青年微观

小联微评第104期 | 赖丽慧:网络时代表达匮乏:一种“时尚病症”

发布者:陈今园发布时间:2019-07-03浏览次数:648

网络时代表达匮乏:一种“时尚病症”

赖丽慧

近日,光明日报连发四篇《关注网络时代的表达匮乏·系列访谈》,探讨了语言贫乏、提笔忘字、浅阅读等问题,引发了公众的关注。

网络时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信息内容多元多样,但是我们的表达似乎越来越苍白无力。现代人在不知不觉中患上了“电脑失写症”、“汉字失忆症”、“表达匮乏症”这种“时髦的病症”。

我们“敲字如飞”,却常常提笔忘字;我们思绪万千,却常常张嘴忘言;碎片化的网络信息侵占了我们碎片化的时间,我们“浮光掠影”地浏览包罗万象的信息资讯,便洋洋得意地以为自己无所不知,到了真正要分享和展示的时候,陷入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无奈境地。我们饱览美景时,却只会发出“真美啊!”的感叹;我们面对美味佳肴时,却只会说“好好吃!”;我们高兴欣喜时,却只会用“哈哈哈”表达自己的心情。在聊天中,我们经常会使用“一切尽在不言中”隐藏自己的表达匮乏;通过引发表情包大战来掩盖自身匮乏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诸如此类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们不禁感叹自身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怎么会退化到如此地步?

提笔忘字,忘掉的不仅仅是“字”;张嘴忘言,忘掉的也不仅仅是“语言”。网络时代表达匮乏是个综合症,不能完全让技术来“背锅”,那么这种“时尚病症”的症结究竟何在呢?

一是信息技术的“圈养”。诚然,在技术浪潮的席卷下,传播媒介拓宽了知识的界限,算法技术变革了资讯获取方式。一方面,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畅销于世,“拇指族”、“键盘手”与日俱增,人们习惯于通过指尖的触屏点击获取资讯。另一方面,算法推荐技术“投你所好式”推送信息,人们习惯了“触手可及”的信息接收方式,安逸地享受张口就来的信息“投喂”,不知不觉陷入了“信息茧房”。

二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方面,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激增的竞争压力,助长了社会的浮躁之风,消解了人们的敬畏之心。阅读时,“看时一目十行,看后过目即忘”现象的发生往往是因为我们操之过急,心浮气躁,难以静下心来,沉下身子,认真研读。另一方面,传统优秀和现实文化的磨合减弱,出现“文化断档”现象。加之,网络空间乱象丛生,良莠不齐的信息内容挤占了人们的信息空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规范和粗鄙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充斥在网络空间,挑战了文化的规范性和厚重性。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技术怎样革新,文字的力量不会减小,语言表达的能力不会减弱。当前,罹患“网络表达匮乏症”的人越来越多,个人要转变观念,主动求医。

一是学会阅读,不当浮光掠影的“知道分子”。学会思考是提升表达能力的前提基础。语言表达的匮乏说到底是知识的匮乏和能力的匮乏。当务之急是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文化素养。“浅阅读”未尝不可,但深阅读万不可废。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因此,要把读书当成一种学习态度,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通过沉淀与积累,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

二是善于思考,不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学会思考是提升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要只当故纸堆里的收藏家,数据丛林中的采集者,满足于“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而是要善于思考,将阅读的材料内化于心,通过锤炼我们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三是知行合一,不成纸上谈兵的“空想家”。参与实践是提升表达能力的重中之重。“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我们不仅要善读“有字之书”,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同时需要“善读无字之书,苦练有用之功。”从“呼之欲出”到“口若悬河”,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锻炼。作为青年大学生要抓住锻炼的机会,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治疗网络时代表达匮乏这种“时尚病症”不仅需要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求医。同时,社会也要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各方联动共同守护文化的深厚底蕴。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赖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