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要闻

青年微观第290期 | 李恺娴:尊重规则,守护公平

发布者:王一舟发布时间:2021-06-09浏览次数:292

尊重规则,守护公平

文学院辅导员 李恺娴

前段时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部分考生复试成绩为零分,引发热议。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官方声明来看,这二十二名考生违背了“考生在复试期间不得录屏录像,考后不得向他人透漏考试内容,不得将试卷、答卷和考试内容以任何方式(微信等)转发亲属或他人”的考场规则,以及“保证复试过程不录音录像,不保存和传播复试有关内容”的诚信承诺,在自发建立的统分微信群中实质性透露复试内容,因此校方给予计零分的处理。

真是令人叹息!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进入名校的复试实属不易,背后是数年的持续努力,身心长期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好不容易看到了希望,心血却都付诸东流,尤其对二战、三战的考生而言这样的结果更加残酷。一时间,网络舆论铺天盖地,关于透题考生、举报者的对与错,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当事人说“复试中无意违反了考场规则,有一科记零分,未被录取,未记录个人档案已是万幸”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些考生是无意,从动机上来看,他们的分享无法为自己谋取好处,相反为后面的竞争对手带来信息便利。但是从行为上看,无论题目是否重复,在复试尚未结束的前提下,将出题的风格、可能的范围透露出来,又确实破坏了复试的公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无心之失?一是因为考研的过程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在备考期间考生普遍会选择与研友交流、互助帮助,所以在复试完成精神放松的状态下延续了这种习惯;二是他们心存侥幸,此前类似的行为未受到过严厉处罚,就把考前的诚信承诺书当成一纸空文,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对规则的漠然。

网上很多评论都提到“代入自己要心痛死的程度”,其中不乏对举报人的唾弃,那么代入的是谁呢?于情来说,已经复试完的考生,担心公平性受到影响再正常不过,更何况于理来说,依据事实依法合规提出质疑,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有人说他们是告密者,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果真的是为了公平正义,应当一开始就制止,然而我们不是当事人,无法感同身受,不了解事件的全貌,没有立场对举报者做出批判。以事后旁观者的视角对举报者进行苛责,未免有些傲慢。在这个事件下,说与不说是个人可选择的权利,不需外界的审判,自我原则只能对内产生约束,否则便容易上升为群体道德绑架。这才更凸显规则存在的意义,其具有的普遍的约束力能够避免个人不同价值判断所产生的诸多分歧。

校方出于公正,基于诉求回应依规做出处置,警醒了所有考生。对此次事件的相关者来说,没有谁真正获益,二十二位考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举报者背负了舆论带来的的巨大压力。每个人内心的标尺并不相同,再纠结对与错没有意义,也讨论不出结果。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现阶段尊重规则、维护规则仍是保障公平的最有力的手段。同学们,请珍视自己付出,牢记规则意识,莫让努力化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