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微观

小联微评第146期 | 关于提前返校,你想听一听老师的心声吗?

发布者:陈今园发布时间:2020-02-05浏览次数:372

                 学生工作部 杨顺昌


前两天,某高校两名学生在没有征得学院同意的情况下提前返校被处分,这一消息短时间内刷屏全网。从评论、留言来看,大部分人支持校方的做法,但还是有少数人提出了质疑:因为提前返校就被处分,至于吗?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我们无法准确了解学生提前返校的缘由,但在全国上下以史无前例的力度防控疫情的情况下,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私自提前返校都不是一个学生理智、妥当的行为选择。

不提前返校,是衡量纪律性高低的标尺。遵规守纪是学生的基本要求,更是当前打赢这场战“疫”的基本保障。每天快速增长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数目提醒着我们当前的防疫形势依然严峻,尽量避免人际接触、避开人员聚集是成本最低,也是最有效的防疫措施。一方面,大部分学生返校必然要乘坐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有的学生甚至要路过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难说是否会在返校途中成为被感染的“B”(网络流行的阐述疫情人际传播关系的特殊字母符号,代表“无意识情况下接触过感染着的群体”)。另一方面,学校的教室、食堂、宿舍是人员密度大、时刻处于聚集状态的公众场所,在疫情还处于扩散阶段,这种聚集性场所存在极大的病毒传染风险。

《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1月27日)明确指出“春节返乡学生未经学校批准不要提前返校”,我校也于当天通知推迟春季学期开学时间,强调“学生不要提前返校”,并通过各学院、各辅导员告知所有同学。因此,不提前返校,特别是不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提前返校就是衡量纪律性高低的重要尺度。

不提前返校,是衡量责任感强弱的指标。“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不允许学生提前返校的规定,是对每个学生个体负责,也是对社会大众负责的必要举措;每位同学不提前返校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应尽之责。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尽量不出家门,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这可能是我们经历过的“最轻松”的责任担当行为。有的同学可能因为实验还没完成、在家没办法免费使用相关数据库,担心影响毕业论文进度;有的同学可能因为已买好返程车票,担心退票需要手续费或难以抢到新的返程票;有的同学可能觉得在家没有学习氛围,担心影响学业……这些担忧都可以理解,但是这也恰恰考验着我们在生命和国家利益面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目前,我校已经成立分工明确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正千方百计保障校园空间安全以更好地迎接同学们返校,正争分夺秒研究、采取相关措施以最大限度保障同学们的切身利益,正紧锣密鼓收集相关数据以更好地为同学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学校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疫情防控和师生利益保障工作。作为师大学子,我们也应谨记李宝银书记和王长平校长的嘱托,自觉担起公民责任、社会责任、时代责任,用科学的认知、理性的行为、正确的行动,为国家、社会、学校做出自己的贡献!

 

不提前返校,是衡量敬畏心大小的尺度。一棵树苗需要历经多少风霜雨露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每个人需要倾注父母多少心血、躲过多少意外才能从母亲怀孕那一刻起,顺利走入晚年!生命宝贵却又脆弱,她经不起任何的侥幸和理所当然,经不起任何的大意和不以为然,对生命的敬畏感是本次疫情给我们上的生动一课。要知道,每个疑似病例数字背后都是确诊病例的可能性,每个确诊病例背后都是死亡病例的可能性,而每个死亡病例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一个个有温度的家庭。有些人觉得病毒不会在14亿人中找到自己,有些人觉得周边还没有确诊病例就相对安全,有些人觉得只要自己做好防护措施就可以隔离病毒。也正因为侥幸心理,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不听劝”的亲友聚集、走亲访友现象,全国也由此出现了众多聚集性疫情。同理,提前返校的同学也可能抱着侥幸心理,这种侥幸心理往往会给人带来后悔莫及的灾难!

 

这个不宜出门的“年”我们大都过得有些“郁闷”,这个超长的寒假很多人也有些无所适从。但静下心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可能会使这段时间变成学习生涯的宝贵财富:一是可以多花一些时间陪陪家人,弥补常年在外求学的陪伴缺失。二是可以多花一些时间深入思考问题,包括自身未来方向、当前社会现象等等。三是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学习,充分利用好“全时段”的可自由支配时间。对于研究生而言,这是深入开展学术研究的宝贵时间,它要求大家克服惰性、条件受限和外部环境干扰,这是一个难得的成长过程。对于本科生而言,这是查缺补漏、充实提高的大好时机,学校也为大家提前开放列入新学期教学计划的63门“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本校课程,同时引入53门外校课程,供同学们进行线上学习。

同学们,在严峻疫情形势面前,“我们心相系,我们同坚守,我们共担当。”希望大家安心“窝”在家里,待春暖花开,学校期待你们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