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微观

小联微评第31期 | “马克思能给予我们什么”演讲:为了同一个理想

发布者:赖书慧发布时间:2018-06-01浏览次数:869

“马克思能给予我们什么”演讲:为了同一个理想

福建师范大学2015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陈怡婷


大家好!我是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陈怡婷,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为了同一个理想》。

今天的故事,要从一瓶苞谷酸说起,苞谷酸是湖南湘西许多人家自制的一种辣子,它被称为湘西版“老干妈”。湖南省花垣县磨老村,就是盛产苞谷酸的地方,这里也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绿水青山,美不胜收。但美景却不足以养育一方百姓,磨老村的年轻人大都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留在村子里的只有老人、妇女和孩子,村子里的老人曾说;“出去讨生活虽然能赚钱,但谁不挂念家里的娃?要是能在家门口挣到钱就好了”。

20168月,留学归来的陶品儒来到了磨老村,作为黑土麦田公益组织的一名志愿者,他到这儿的目的就是带领村民早日摆脱贫困。他在村子待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家家户户酿造苞谷酸背后有着巨大商机,但村民们却从未将苞谷酸当作“稀罕物”,为了鼓舞村民们的信心,陶品儒和他的伙伴们,连夜挨家收购苞谷酸,赶着国庆旅游旺季一售而空。随后,他又帮助村民成立苞谷酸合作社,统一生产、销售,成功打响了磨老村苞谷酸的品牌,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真正实现了老人的心愿:让村民们在家门口挣到钱。

 在如今的湘西大地上,像陶品儒这样的青年不在少数,他们来自海内外各高校,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他们大学毕业后便来到这里,撸起袖子,走上田埂,走进乡亲们的家中,关心着蔬菜、粮食和羊群,筹划着如何帮助村民早日摆脱贫困。在他们的帮助下,曾经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看到村子的希望,重返家园;而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孩子,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正如陶品儒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写到的:发生在当下中国的这场‘精准扶贫’行动,是人类史上最伟大、最温暖、最美好的民心工程,还有什么比改变自己同胞们的命运更值得你去奋斗呢?就是这样一群年轻人,用他们的实干与创新为脱贫攻坚和农村发展,义无反顾地贡献着力量。

 是啊,还有什么比改变同胞们的命运更值得奋斗!170年前,在比利时,马克思号召工人兄弟为争取自由而战,高呼“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了这句呐喊,他以笔作刀枪,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揭示了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他的科学理论成为广大工人阶级谋取解放和发展的“行动指南”!170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千千万万的“90后”们为着与马克思同样的追求,在舒适安逸与颠沛奔走间,选择了后者,在条件艰苦的边城小镇,默默地为同胞守护家园、争取幸福。

 或许你曾抱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读起来晦涩、难懂,可当你真正明白马克思贯穿其中的为同胞争取幸福的伟大理想,而这一理想至今仍指引着无数青年前行,那么,我们与他的距离便不再遥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多年来,我们的党和国家,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为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懈奋斗。

 身为一名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同学,我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学长学姐将“村官”作为自己毕业后的第一职业选择,他们正接过马克思的火炬,在急需他们发挥知识与才干的基层,为人民服务。我想,这便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践行,也是对马克思崇高理想最好的致敬。

为了同一个理想,我仿佛听见,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与恩格斯在街头的振臂呐喊,仿佛看到青年毛泽东穿着草鞋,踏遍中国农村,领导革命的身影。而这一切,只因那份坚定的理想!因为坚定,哪怕山高水远,也要谋万万同胞之幸福;因为坚定,哪怕风雨兼程,也要为解放和发展人类的伟大事业奋斗不止;因为坚定,哪怕历经磨难,也要为书写更美好的明天砥砺前行!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q0657yachyj.html 

  

团队信息

作者:郑峥  福建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15政治学与行政学

演讲者:陈怡婷  福建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15政治学与行政学

指导老师: 黄 雯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卢佳音 福建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