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源

《清心源》第87期

发布者:丘文福发布时间:2020-09-08浏览次数:558

疫情防控期,你戴好“心理口罩”了吗?


近日,各大媒体平台都在报道武汉等地的最新疫情,各种信息中不断变动的确诊、疑似和死亡人数以及“病毒”“隔离”“封城”等词语不断刺激着我们的视听。被疫情讯息淹没的你,还好吗?是否去药店抢口罩没抢到呢?是否因为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而忧心忡忡呢?

严峻的疫情无疑会让人产生一些焦虑、怀疑、恐惧等负性情绪,隔离等措施也使得人际交往受到影响。为了防止感染“情绪瘟疫”,请你在戴口罩、勤洗手的同时,切莫忘了把“心理口罩”也戴好。

戴好“心理口罩”四部曲:

一、认知:理性看待疫情,防止灾难化思维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我们更便捷地获取疫情信息,却也让一些贩卖焦虑的文章更容易进入我们的视野。负面文章容易引起“灾难性思维”,从而造成过度焦虑,使我们失去对局势的合理认知。

面对“如果疫情失控怎么办”等灾难化思维,我们要保持相对冷静的头脑,关注官方报道,以事实和数据作出合理判断。

二、情绪:正确应对焦虑,选择“主动式休闲”

感到焦虑本身并非坏事,适当焦虑会使人处在“应激”状态中,更加积极应对危机。这次疫情中购买和使用口罩、避免不必要的外出、积极获取相关信息等,均是在适度焦虑情绪影响下寻求增强生存机会的积极行为。

但是,如果焦虑状态持续,过度的恐惧和焦虑则会造成免疫和内分泌功能的损害,直接导致免疫力下降,引发疾病。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的自身免疫能力是最为重要的。

当你发现自己处在过度焦虑的状态时,就需要做自我调节。与家人沟通、做深度放松练习、欣赏动听的音乐、体验令人愉悦的事等都可以暂时缓解焦虑情绪。另外,我们可以用“主动式休闲”充实自己。所谓主动式休闲就是那些需要动些脑筋、花些心思才能享受到乐趣的活动,比如下棋、看书、烹饪、学习新技能等。在主动式休闲中,我们专注忘我,体验内心宁静,不仅可以缓解疫情带来的焦虑感,还能提升假期生活质量,是替代外出活动的良好选择。

三、意志:养精蓄锐,培养延迟满足能力

心理学家曾经做了一个经典的棉花糖实验,给一群4岁孩子一块棉花糖,告诉他们可以选择直接吃掉,或是等待15分钟后得到另外一块棉花糖。

现在我们面临的就是一次棉花糖实验的挑战。在疫情爆发前,许多人已做好了假期旅行攻略、约好了同学朋友聚会,这就像棉花糖实验中作为“诱惑”的一块棉花糖。我们不妨把眼光放长远,选择推迟满足感,就有可能得到“两块棉花糖”,获得额外的奖励:大大降低被感染的风险,拥有健康的身体,有机会与家人朋友享受长久的幸福。 

四、行为:节制上网,避免疫情信息过载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的注意选择存在负面偏好。所谓负面偏好(negativity bias),就是指与正面的事情相比,人们往往更容易去关注负面的事情。

如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网络上爆炸式蔓延,此类信息让我们产生了时刻关注的欲望。情绪越紧张,欲望就越强烈,继而陷入“越关注越紧张,越紧张越关注”的恶性循环中。过度沉浸在与疫情相关的负面信息流中,容易陷入应激状态,进一步加重焦虑情绪,同时,还会降低认知功能,失去对有效信息的辨识力。

为了避免信息超载带来的焦虑感,我们要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在睡前不过分关注相关信息,不道听途说,选择权威渠道,做信息的主动搜集者而非被动接受者。

无论遭遇了什么,保持一种“不幸只是暂时的,一切总会好起来”的希望感是最重要的。希望经过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我们可以在危机中成长,继而拥有更加强大的内心,愈发珍惜和热爱生活。


来源: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傅耀如

部分资料来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