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微观

小联微评第55期 | 林旭:勿让校园占座成为社会“霸座”的推手

发布者:陈今园发布时间:2018-11-26浏览次数:504

勿让校园占座成为社会“霸座”的推手


林旭


过去一个多月内,互联网上曝出了多次“霸座”事件。首先引爆网络的“座霸”当事人是大名鼎鼎的“霸座博士”孙某,他在列车上霸占他人座位,不仅没有丝毫羞耻之心,态度也还很嚣张。自该事件曝光以来,网络舆论及网络谴责排山倒海而来,网友一致性地谴责当事人的行为,后续有关部门也做出了相应的失信惩戒,可谓大快人心。但是,在“霸座”现象曝光的不到一个月内,女版“座霸”又再次出现,令人唏嘘不已。

社会上的“霸座”现象横行,不仅反映了当事人的道德素质低下,也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监管与处罚力度的不够,没有规则的圈束,大家失去了准绳,放任自己的行为,导致社会的失序。反观我们的校园,无独有偶,作为社会上霸座现象的缩影,校园里的霸座现象也随处流行,并且屡禁不止,甚至“蔚然成风”。究其原因,立足于学生方面,其一是学生不良的懒散的习惯,忙碌的学习生活诱使学生在学习之余为求方便,通过书籍、生活用品等各种物品霸占图书馆座位,以此消耗公共资源,谋取私人便利。其二是学生的从众心理,所谓从众是指在群体的影响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自我保护行为,在图书馆普遍占座的影响下,部分学生随大流的心理加重了占座的现象。三是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较弱,大学生在图书馆自习室占座不仅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掠夺”,更是典型的自私自利行为,这种行为表明某些大学生对道德与制度的漠视与熟视无睹。

为防止校园占座现象成为社会“霸座”的温床,警惕我们的学生成为社会上的“座霸”,让校园的文明之风吹拂社会,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及教育引导刻不容缓。

思想品德教育助成长

校园图书馆占座从本质上说是学生道德品质的缺失,如果把学生比作一棵树,那么道德品质就是他们的根本,核心的根本要是出现问题或损坏,那么这颗树、这个人就必然长不成参天大树或健康成长。所以无德无以立足天下,只有在道德层面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唤醒学生的道德意识,遵守基本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那么占座现象将会得到遏制,学生也在思想意识上提升高度,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自我教育促发展

    不管是社会上的“霸座”现象还是校园的占座,当事人都没有体现足够的自觉性。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达到学生的自我教育,而不是靠外在被动教育的灌输。所以立足于自我教育,学生才会自觉把良好的思想品德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学生在提高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反省与反思,了解占座对他人带来的不便与影响,从根本上转变思想,因而直接改变行为方式,践行道德规范。

良好习惯保成效

针对校园占座现象,部分学校重拳出击却收效甚微,校园占座现象持续“高烧不退”,可能原因在于起步执行阶段收效良好,但是在保持与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效果一落千丈,因此校园占座现象屡禁不止。所以,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随手带走随身物品不占座,形成一种自律性强的学习方式,构建健康向上的学习风气,共同营造文明的学习环境。

互助互警增认识

同伴的力量是巨大的,除了在自我方面的教育与提升,同伴、朋辈之间的互相帮助与提醒也是增进认识的“催化剂”。对于占座行为,一个善意的提醒与劝诫,不仅是在制止占座行为的发生,也是在帮助他人纠正不良行为,提升自己的认识,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在同化的过程中,双方达到双赢的结果。

 

俗话说:“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在校园中占座现象普遍,我们可能容忍这种行为但是不能成为一种习惯而不作为,因为量变引起质变,不在苗头阶段进行遏制,顺其自然,那将会对社会和他人产生严重的影响。社会上的“霸座”现象和“座霸”,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与教育,规避此类事件在社会上发生,勿让校园占座成为社会“霸座”的助推器和推手。

   

    (美术学院辅导员 林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