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要闻

小联微评第223期| 陈丹丹:青年大学生要“自找苦吃”

发布者:李琼发布时间:2020-11-19浏览次数:1343

青年大学生要“自找苦吃”

传播学院辅导员 陈丹丹

青年大学生为什么要“自找苦吃”?

享受安逸、满足现状不好吗?

我想,肯定有不少人存在这样的困惑。

当前,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保障,精神生活不缺席,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加,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更是前所未有的优越,这时候我们提倡青年大学生要“自找苦吃”是否有必要、有价值?答案是肯定的。对广大青年大学生而言,越是环境优渥,越要有“自找苦吃”的主动意识和自觉行动。

有苦吃是机会。古语有言,“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安逸的环境容易使人斗志消磨,艰苦的环境则有利于磨练个人意志、提升个人能力。同时,我们也必须深刻认识到,为社会发展进步贡献青春力量的,不只是优中选优的“创造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更多的是源自那些扎根基层,肯吃苦、能吃苦、爱吃苦的广大基层奋斗者们,如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等人。因此,青年大学生应珍惜每次“有苦吃”的机会,把握每次躬身实践、深耕基层、服务群众的机会,拒绝做“温室里的花朵”,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找苦吃是磨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金子是越磨越亮的,越是艰难困苦的环境,越能磨练人的意志、考验人的品格、突显人的能力。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群“自找苦吃”的年轻人。他们是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自2002年起,我校已连续19年派遣171名研究生志愿者到甘肃省漳县、古浪县等服务地参与支教工作。翻山越岭,为爱而行。在飞速发展的今天,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自找苦吃,选择到相对落后和艰苦的西部,沉下心来,克服困难,用一年的时间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马克思说,“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由此,“伟大”“幸福”与“自找苦吃”,并非既定认知里的互不关联,而是向广大青年大学生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能吃苦是本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广大青年大学生不仅要积极树立“自找苦吃”的意识,更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落实“自找苦吃”的行动。这就要求:其一,广大青年大学生在学习中要有“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钻研精神。要甘于坐“冷板凳”,不怕碰壁,不惧失败,致力于培育优良的学风,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二,广大青年大学生在工作中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精神。尤其在妥善处理学生工作方面,要勇于担当,坚持多学多干,坚持真抓实干,充分发扬学生干部的奉献精神。其三,广大青年大学生在生活中要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吃苦精神,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不因环境优劣而退缩,不因条件好坏而动摇,要学会在苦中作乐,练就“能吃苦”的硬本领。

在《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不能有只追求自己生活快乐的思想。大学生也一定要丢掉这种思想,扑下身子为老百姓工作。”无论在什么时候,吃苦耐劳的精神都是永不过时的。

青年大学生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富有朝气,富有创造力,富有梦想和行动力,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征程中,广大青年大学生要学会“自找苦吃”,要习惯“自找苦吃”,要乐于“自找苦吃”,越是艰难处越向前,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