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要闻

青年微观552期|陈媛媛:做精神丰盈的青年人

发布者:王一舟发布时间:2024-05-06浏览次数:10

“文化穷人”:做精神丰盈的青年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   陈媛媛

近日,短视频《被央视批评,榨干年轻人的“上瘾行为”:我们正在变成文化穷人》引发热议。所谓“文化穷人”隐喻那些沉溺于短视频文化的刺激中,而不去探求“真文化”的人。“一分钟读完《红楼梦》”“五分钟看完一部电影”“半小时帮你解读完中国近代史”,这些短视频看似简化了书籍、影视剧的内容,但也消解了知识原本的深刻内涵。很多同学不禁反思,处于碎片化信息泛滥的我们,懒于进行阅读思考和实践探索,长此以往,深度思考的能力将会被渐渐磨耗,这不就让我们变成了“文化穷人”?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作为身处碎片化娱乐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更要保持清醒头脑,拒做“文化穷人”,很多短视频只能“娱乐”并不能给精神“补钙”,反而会加深知识“鸿沟”。业精于勤,行成于思,与其“文化自卑”“本领恐慌”,不如惜四时、存远志、常读书、勤思考,在大学中“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做善于“进取、求索、追梦”的新时代青年。

唯求真知,做“行远自迩,笃行不怠”的进取青年

王安石有一言:“读书谓己多,抚事知不足。”诚然,要成为富有文化涵养的人,需要“一日一钱,千日千钱”地读书、学习。匡衡勤奋好学,凿壁偷光,照亮了大好前程;刻苦学习,借灯念书,诵出了光明未来;黄大年立志“把书念下去”,最终跨过群山阻碍,成功走出大山,成为中科院博士。任何成就都是孜孜奋斗而来的,然而,许多同学在试图寻找捷径,在空想中任由时光流逝,待青春不再之时,方才悔恨不已,终一无所获。

在纷繁复杂的人生选项之中,我们应冷静思考,回归本质:无论通往何处,唯有勤奋才能孕育成功的希望。张衡曾云:“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唯有持续进行深度思考与自主学习,我们的内心才能变得丰富、理性,进而收获真正的成长;唯有以勤为马,奔腾万里才能到达平芜尽处的春山。

玉汝于成,做“青衿之志,履践致远”的求索青年

何为大学之道?朱熹言“格物致知”,王阳明言“知行合一”,顾炎武言“经世致用”。由古至今先哲无一不在谆谆教诲,大学之道,并不是伟人的衣裳,而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求索之路漫漫修远,只有让“实践”和“认识”两架马车并驾齐驱,才能对真理有愈发深入的感悟。

正如《劝学》中所说“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正青春的我们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时光,把每一分每一秒都花在刀刃上,在我们能掌控和拼搏的时间里,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

敢为人先,做“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追梦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有言:“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在这个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中,有人变得“佛系”选择“躺平”“娱乐当下”,但也有人选择“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家国未来”,带着一颗滚烫的心,以昂扬之姿态勇往直前。

足坛健将内马尔从小追逐他的“金球梦”,一路前行,即使逐梦途中伤痕累累,险些瘫痪,他都没有放弃梦想,用自己的实力成为六星巴西的“荣耀”,成为桑托斯的“骄子”。“石墨站天才”曹原勤不辍,努力航进专业水平,于《自然》杂志中发表论文,获得麦克米兰奖。“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努力求学,提升自身水平,潜心于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实现守护教煌、传承中华文化之类的梦想。他们立志为国进取,为理想而奋斗他们孜孜以求,以奋斗书写新时代最美篇章。我辈,当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