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要闻

青年微观565期|“信息茧房”时代,青年如何破茧跃迁?

发布者:王一舟发布时间:2024-07-11浏览次数:10

“信息茧房”时代,青年如何破茧跃迁?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 思想政治教育 陈炫妤

 

网络时代是大时代,也是“推荐算法”的时代。青年大学生每日几乎是这样度过的:学习时使用各种搜索引擎,浏览推荐算法提供的建议或答案;课后通过各种APP,观看算法推荐的视频或个性化资讯;购物或点外卖时,使用各种平台推荐的商品或美食……可以说,大数据推荐算法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让我们尽享信息时代之便利,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信息茧房”:大数据时代的“坐井观天”

作为硬币的另一面,大数据的智能化和定制化,也容易让大学生被平台推送的信息围困,就如蚕宝宝吐出的丝一般,以“自我偏好”“自以为是”的巨大丝网把自己编织在封闭的茧房里。“信息茧房”一词最早出现于凯斯·桑斯坦的《信息的乌托邦》,指的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人们倾向于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领域,从而使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局限于一定信息圈层的现象。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62.2%的受访者直言,“大数据+算法”的精准推送方式,让自己陷入了“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给青年学生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一是限制独立思考能力。网络世界,大学生被“投喂”的信息,一般是“定制化”的,最终是“趋同化”的,这事实上也在压缩我们的信息源和知识面,产生“坐井观天”的效应,长此而往,势必影响大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我判断的能力。其中比较典型的是过度关注娱乐信息,对社会热点、时事政治漠不关心,逐步与时代脱轨。

二是丧失社会粘性。社会粘性指的是社会成员之间通过交流交往、共享经验和实践活动,形成一定形式的共同联盟和共同记忆,它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信息茧房”一定程度增加了自我选择的自由度,但也容易让大学生陷入自我编织的信息泡沫之中,产生盲目自信、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拒斥其他合理性的观点侵入,甚至脱离社会联系,成为马尔库塞所描述的“单向度的人”。

冲破“信息茧房”,青年应如何作为?

突破“信息茧房”,需要加强共治、多措并举。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避免平台滥用算法,造成“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问题;企业应落实主体责任,不断优化推荐机制,扩大信息覆盖面。那么,作为破除“信息茧房”的主体,青年大学生应如何作为?

1避免“人云亦云”,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著名作家王蒙说“触屏时代,不要做网络的奴隶”。网络时代,应该是自己说了算,而非算法说了算。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青年学子应完善自我,提升独立思考能力,锻炼批判思维,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分析和辨析能力,从而不被网络上五花八门的信息和观点牵着鼻子走,真正成为信息的主人。

2拒绝“信息投喂”,尝试多样化信息源。

信息茧房产生的根源,在于过度依赖网络“投喂”的各类信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应局限于某一种类型的信息源,而是尝试从书籍、文章、新闻、报告等多个渠道获取信息,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从而拓宽思维视野,深化对当代社会形势的理解与把握。

3远离“自我封闭”,走入现实美好生活。

与其如浮萍般摇摆于网络争端,不如转向现实生活。暂时放下手机,去跑步锻炼,读一本书,或参加一场社交活动,这样既可避免各类信息的纷扰,又能在现实生活中完善与提升自己,而不是在网络世界中成为自缚于“信息茧房”中的二极管。

古人有云:“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面对大数据算法的筛选和推送,青年学子既可选择自缚于“信息茧房”之中,亦可充分利用丰富网络资源破茧成蝶,铸就一段灿烂无悔的青春岁月。突破“信息茧房”不仅是一场与自我的较量,更是一场旨在夺回生活控制权的战斗。因此,我们当勤于自我思考、拒绝随波逐流,勇于面对现实、远离自我封闭。唯有如此,方能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