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款“淡淡的”时尚单品,你码住了吗?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辅导员 高丽芳
为什么说“淡淡的”是一种“时尚单品”?
“时尚单品” —— 乍一听,这是要推荐几款秋天时尚单品,带着淡淡的萧肃,将这夏季的余热渐渐熄灭的那种?或,佩戴一些首饰,能给你一种新颖的时尚潮流感,让你在同学圈中脱颖而出的那种? 但以上都不是,我们这次要谈的是“淡淡的”。
不知从何时开始,“淡淡的” “淡人”“淡学”突然作为全网最流行的“时尚单品”和“社交面具”,它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家,逐渐成为年轻人自我精神状态的最佳描述,甚至演变为人生宣言。
“淡淡的”,逐渐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新slogan,新motto,新manifesto。其实它的语义很好懂,就是看淡一切的态度,但这还是没法解释为何它具有收编大量年轻网友的极高传染力和魔力,成为一种“时尚单品”。
何为“淡淡的”?
2024年开春,“淡淡的”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淡淡的”被捧红,并不是件平地起惊雷的事。在变成淡淡的状态前,年轻人其实经过了深思熟虑和很长一段时间的挣扎,最终果断地割舍掉了自己抓不住的、会让自己越来越内耗的东西。在这个“淡学”风潮中,您发现了吗,大家似乎都想成为一位“淡人”,不再是过去那个“e人”或“i人”,而是逐渐从个体化的心理状态泛化为部分青年人的群体心理。
躺平、悲凉、淡然、淡定、淡漠……“淡淡的”看上去像是这些媒体汇总的当代年轻人精神画像常用词的同义词或集合体,但实际上和它们有微妙的区分之处。
“淡淡的”有点像刚躺下去没几秒又回弹起来的“仰卧起坐”。躺了,又没躺。常说“淡淡的”的人对世界并非完全死心,偶尔他们也享受生活,只是激情寥寥或难以持续。至于和“悲凉”相比,“淡淡的”没有那么纯正的悲观,更多是一种幽默的自嘲状态。悲凉式放弃:“哎,我真不行。”淡淡式的放弃:“哈哈,我不行呗,没事儿。”借小红书流行语来说,“淡淡的”是指稳定的精神内核之上扎实的淡定。
因此,“淡人”的精神状态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淡定、钝感、稳定和自在。淡是“就这样吧”;淡是“那没事了”;淡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是精神状态稳定的象征等等。
偶尔的“淡”也是为接下来的生活蓄积能量。“淡人”选择了一种更为内向的生活方式:减少了对外界的关注和投入,更多地关注自我,保存自身的能量。他们稳定地处于自洽的状态里,不会浪费不值得的精力。这可能就是很多人希望拥有的”钝感力“吧。这种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自我保护: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和精神负担,更专注于自己的需求和目标,以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淡人”们更是总结了一套所谓的“学说”,这种不带情绪的生活态度被称为“淡学”。
深谙“淡学”精髓,拒绝摆烂
中华文化不缺“淡学”。中国人对于“淡”,可谓情有独钟,别有厚爱。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到“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从北宋的《潇湘竹石图》到元代的《富春山居图》,似乎都在表达着中国人淡然处之的生活态度。米芾、米友仁父子通过“云山墨戏”将淡远的艺术推向了高峰;范仲淹的“淡学”有其源远流长的精神脉络;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人生的境界,王维题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无所羁绊的闲适与悠然。再谈及美食,有“大羹必淡”之说,而“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是谦谦君子们的交友之道。
深谙“淡学”精髓,进而疏导和化解现实“淡学”中的消极观念,让同学们感受到“进退之间,天地辽阔”。我们不必被“丧文化”“摆烂”等标签束缚,也不必对“淡人”与“淡学”做出绝对好与坏的判断。从“淡”中感悟到古人的智慧,指导我们更好地前行,这才重要。
因此,对于“淡学”理念,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深谙“淡学”精髓,拒绝摆烂。既要有“不满足”的雄心,也要有“知足常乐”的豁达;既要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敢,也要有“退而求其次”的释怀;既要为了实现人生理想铆足了力气勇敢攀登,也要有放松心情不争不抢的松弛感。
早晨自然醒、晒好衣服的味道很安心,晚风轻拂着脸颊,不追不赶,慢慢走回家,一切都是柔软又宁静。这不正是一种“淡淡的”生活状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