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要闻

青年微观第597期 | 李天丽:AI搭子使用说明书:让科技为成长充电,不做“赛博废柴”!

发布者:王一舟发布时间:2025-02-18浏览次数:10

AI搭子使用说明书:让科技为成长充电,不做“赛博废柴”!

经济学院团委书记  李天丽

亲爱的同学们,寒假期间,是不是发现你的“AI搭子”越来越全能了?写论文找Deepseek列提纲,emo了和豆包深夜谈心,做ppt有kimi自动生成,连选课都要问AI“大师”推荐课表……但悄悄说一句:AI再聪明,也复制不了你热气腾腾的青春啊!今天这份《人类限定版成长指南》,教你既享受科技便利,又不让AI偷走属于你的星辰大海。

AI是“工具人”,更是“成长试金石”

AI当成“开挂神器”?小心反向被“挂”!它确实能三秒生成论文框架、五分钟整理复习重点,但当你按下生成键的那一刻,成长的快捷键可能也被按下了暂停键。试想:如果答辩时AI替你扛住导师的极限提问,如果面试时AI代答所有专业问题,如果和AI聊得火热,却对室友的生日邀请已读不回……那大学四年的熬夜刷题、课堂激辩、同窗情谊,岂不是都成了“无效副本”?所以,正确姿势应该是:

AI当“学术管家”:查文献、理数据、做PPT,但研究结论必须带着你的思考温度。

AI做“情绪树洞”:倾诉烦恼、梳理压力,但真实共鸣还得找闺蜜兄弟撸串吐槽,遇到困惑还是要向辅导员求助求教。

AI玩“职业模拟”:测评职业方向、分析行业趋势、完善个人简历,但咱们的人生剧本必须自己执笔。

记住哦:AI输出的答案或许完美,但不完美地尝试、修正、突破,才是青春最珍贵的成长曲线。你们的每一次勇敢尝试,都比AI生成的“标准答案”更值得喝彩! 

跳出AI的“回声室”,做信息世界“探险家”

AI推荐算法有多懂你,信息茧房就有多厚!当它不停被投喂你“肯定喜欢的内容”,当聊天记录里全是AI的“对对对”“你说得对”——小心!认知的边界正在悄悄收缩,思辨的肌肉正在偷偷退化。所以,破壁攻略请收下:

主动给AI出难题:查资料时多换3种问法,解锁隐藏知识盲区,让不同观点在你脑中“打架”。

每周设定“无AI日”:去图书馆闻书香,去球场挥洒汗水,去社团结识新朋友(PS:现实世界的晚霞比手机滤镜美100倍!)。

组建真人学习小队:和队友们头脑风暴,那些AI听不懂的“灵光一现”,恰恰是创造力的火花。

当你学会对AI说“我不完全同意”,当你敢于在课堂提出“反套路观点”,恭喜你!批判性思维的勋章已点亮!

AI再暖,也比不上人间温度

它能24小时陪你聊天,但它——听不懂你收到offer时颤抖的尖叫,模仿不了室友给你带早饭的默契黑话,更无法复刻毕业季抱头痛哭时,眼泪里的百味杂陈。所以人间温度应如此修炼:

情感技能:对AI说“谢谢”不会收获友谊,但对食堂阿姨说可能收获多加一勺肉的惊喜!

批判思维:AI给的答案未必正确,保持怀疑才是学霸底色。参加一次线下辩论赛,感受观点碰撞时肾上腺素的飙升。

给父母发条语音:比AI生成的节日祝福真挚一万倍。

记住,那些AI无法替代的笨拙、冲动、细腻的情感体验,正是青春最生动的注脚。

你的大学,AI无法复制

大学真正的价值,从来不在AI能一键生成的作业里,而在第一次公开发言时,话筒里传来的心跳声;团队项目搞砸后,相视苦笑中的革命友情;导师拍拍肩膀说“你可以更好”时的眼眶发热……

现在起,开启人类青年专属成长模式:

AI搞定琐事,把时间留给“滚烫的理想”!(比如和科创伙伴点燃凌晨三点的灵感)

关掉屏幕,加入“真人副本挑战”(校园歌手大赛/志愿服务项目/实验室攻坚……掉落惊喜成就!)

留心记录“AI做不到的事”:今天有没有让谁笑了?有没有发现自己的新可能?永远保持不可替代性,才不会被AI淘汰。

新时代的青年,注定要与AI共舞,但真正的酷,是既能驾驭科技浪潮,又敢对算法说:“暂停一下,我要亲自成长!”当你们在实验室调试代码、在支教课堂握住孩子的手、在答辩现场目光灼灼——这些带着呼吸、温度和心跳的瞬间,才AI永远无法推演的“人类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