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板宠物”,我们真的需要吗?
地理科学学院辅导员 刘松岳
“有‘狗’了,已经不想跟没狗的人说话了。”近期,“纸板宠物”在各大高校学生群体中火了起来,同学们纷纷用废旧纸盒拼接制作成诸如猫狗、知名卡通形象,将其拴在宿舍门口,或是牵着带去操场遛弯……乐在其中。“纸板宠物”反映了当下年轻人自我排解和树立心灵寄托的另一种新方式,但当“新时尚”热度过后,我们不禁发问:“我们真的需要纸板宠物吗?”狂欢总是短暂的,在宣泄过后,青年人应沉下来心来,从虚拟寄托走回现实奋斗。
静心守己,科学应对面临的压力
心理专家指出,由于宿舍禁养宠物,纸箱宠物便成了禁养规定下的“心理代偿”,即在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选择替代性方式实现的虚拟满足,是一种面对来自现实压力影响下选择的缓冲渠道,来获得一种满足的情感体验。在面对来自学业、就业、疫情等各方面压力时,我们可以将纸板宠物作为适度转移压力的载体,但意图将这种模式完全作为自身心灵的一种寄托并非长久之计,也是不可行的。
“人哪有不疯的?硬撑罢了。”压力面前,不少青年人吐露“新声”,而“纸板宠物”可能是缓解这种焦虑的一种选择,但不是治愈良药。新时代青年应找到“症结”所在,静下心来,重塑起现实意识和敢于直面压力的勇气。同时,要科学、客观对待自身心理压力,养“狗”本身无法解决我们的问题,每个人才是决定自身命运的第一责任人。
笃行不辍,合理规划未来的目标
后疫情时代,健康打卡、网课、线上考试已经从疫情之初的“新鲜事物”演变成为当代青年校园生活习以为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学习效率低下、对未来存在迷茫以及消极的奋斗观念衍生出的“躺平文化”“摆烂思想”在部分青年人中悄然盛行,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划、逐渐模糊的自身定位成了通病。
“庸常之中,微芒不朽”。对每一位青年人而言,“躺平”很容易,但成长和进步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就务必要拥有一颗清醒的头脑,时刻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不自卑、不冒进,主动担起立大志、明大德、担大任、成大才的新时代青年角色,在奋斗中不断强大自己。
冲破桎梏,勇敢成为想要的自己
陈独秀曾在《新青年》发刊词中写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鲁迅先生也曾写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的新年贺词中对青年寄予厚望,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的力量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一个民族的未来,追求进步是青年人最宝贵的特质。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在重重困难、压力面前,选择性逃避并不是救命稻草,坚定理想、努力拼搏、奋勇争先,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才是青年人的选择!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新时代青年应不惧挑战,勇敢冲破思想局限和压力使然的桎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接续奋斗、永久奋斗,做最真实、心中最想要的自己,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