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斩男色”口红,你还愿意和我聊天吗?
梁莹
这段时间,突然有个话题在微博微信上火了——《00后都在用什么护肤品,90后阿姨看完心被扎烂了》。话题中,有些自称00后的小姑娘们,晒出了各种奢侈品牌的护肤品和彩妆品,也有一些自称是90后的女生们,对比地晒出了大宝、宝宝霜,以及“有的人比你年轻,有的人比你有钱,有的人既比你年轻,还比你有钱...”的感慨。
先不提90后算不算得上“阿姨”,但这种扎心的对比常常在女大学生们中出现。是否拥有大牌化妆品,拥有几支“斩男色”、限量版口红,绝对是热门话题。省吃俭用地买一支“斩男色”,羡慕地看着收集了很多名牌化妆品的人暗暗下决心的女生也不在少数。甚至因为想买更好的化妆品又没有足够经济能力,有的学生被非法校园贷蒙骗,经济和心理都收到巨大的冲击。
所以,虽然我没有斩男色,却依然很想和大家聊聊“斩男色”背后的话题。
(一)爱美也是一种礼仪
作为一名80后女教师,我得承认,我也喜欢漂亮的口红;我也会购买名牌护肤品。同时我很遗憾,上个月,我才刚刚拥有一支YSL小样唇膏。这样说来,我才真的算“阿姨”!说真的,我挺羡慕90后、00后,因为你们活在比我物质生活条件好、信息获取通道丰富得多的时代,对比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和身边的同学真的搞不清楚那么多品牌,更提不上分清楚比化学分子还复杂的口红色号区别了,严重“略土”。
所以,看着现在充满青春美、打扮时尚的女生们,我充分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说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起2010年,我去北京参加研究生复试,看到人大校园里的姑娘们大都化着淡淡的妆容,每一个步伐充满自信,当时的我真的“震惊”了;而当我穿着一件彩条毛衣走进复试的教学楼前,看着很多人着正装等待复试,我已经感到了心虚。服装和妆容是一种社交礼仪,可以侧面体现出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呈现出你对待他人和事情的重视度。我当时没有这种概念。而现在,走在我们的校园里,可以惊喜地发现大部分女生都做到了,除了美丽,她们更加自信、从容。
(二)品牌不能代替内涵
但是,很多女生咬着牙买了一支名牌口红了,却发现,除了买到它的开心外,更多的是心疼、茫然、不满足——这个时候,一支网红“斩男色”,已经不仅仅具备为购买人增加一抹亮色的功能了,而是被迫有了很多本不该是一支口红的责任:利用它的价格去证明使用者的身份和价值;利用它的流行去证明使用者的“不落伍”;利用它的品牌意义去提高使用者的虚荣心。
在盲目追求一支名牌口红的背后,既有偏差的攀比心理,也有错误的消费观,同时缺乏自信人格的支撑。
攀比,是激发人“想变得更好”的动力之一。合理的比较,让自己建立起一个合理的近期目标去努力,既比较容易完成又有进步,让人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但盲目攀比,带来更多的却是欲求不满、心力交瘁、失败落寞的不快乐。因为,网红斩男色、限量版永远在更新。
消费,需要量力而行。每个人的经济力量不同,购买力也不同,未必最贵的就是最适合,追求最高的“性价比”才是聪明的做法。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维持生存是最基本的需求,其他的需要在满足了这个基本需求上再提高。与其用二十顿泡面换来一支“斩男色”,不如营养合理天然好气色。
自信,来自于内心的富足。始于对自己的了解,丰富于自己的经历,提升于自己的内涵。口红,从来不会雪中送炭,属于锦上添花之物。当你有自信的气质时,它被你驾驭;当你需要用它掩饰心虚时,你就被它奴役。
所以,在品牌、数量和年龄的背后,我们需要更关注的是:足够满足我的需求吗?符合我的购买力吗?符合我的气质吗?能让我体现更好的自己吗?
回到文初的话题,很幸运的是,我在看帖子时,除了各种羡慕嫉妒恨,也发现了一部分人令人充满希望的留言,譬如“我现在只能用超市开架,但是我觉得自己的皮肤还不错,为买更好的品牌加油!我96年。”、“94年,全套Larmar,我很自豪,因为这都是我自己赚的。”此时的我,很想在话题上也留一句:“我30+,涂100元口红也有涂300元口红的气场”。不知道陪我聊到这里的你,还会不会介意我没有“斩男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