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

小联微评第166期 | 青年铸就时代,韶光不负家国

发布者:陈今园发布时间:2020-03-27浏览次数:1241

青年铸就时代,韶光不负家国

文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曾峥嵘

202039日,人民网“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成功上线,吸引了全国各大高校学生积极观看。本次直播课程邀请了清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艾四林、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炳林和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冯秀军等多位专家围绕主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分享,引导青年学生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其中,冯秀军教授所作的演讲《战“疫”里的最美青春——谈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令我感触颇多。百余年前,陈独秀先生为青年群体指明为人立世之准则——“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而这次疫情中也涌现出了一批批青年人的身影,他们在挑战中,顶天而立,主动揽起了时代重任。或主动请战,或忘我付出,或默默支持,无愧于国家和民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学联的贺信当中指出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

青春是什么,冯教授将其比作一个破茧成蝶的故事,是向着美丽、成熟、智慧、勇敢不断发展的过程,因人而异,却又殊途同归。在防疫、抗疫前线,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的非典型青春——带着稚气却又勇敢无畏,卖萌但不影响冲锋,崩溃之后又继续战斗。一个又一个原本带着各类标签的青年在这场看不到硝烟却有生死的战场上,一夜长大了,成了最勇敢的人,甚至被称为英雄。一路征途,一路成长,他们正青春,他们在蜕变。

在破茧成蝶的过程中,我们也许会觉得迷茫。就像在本次直播的课后答疑阶段,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普遍而又重要的问题—— “我很佩服那些疫情防控期间敢于逆行的同龄人,但是我个人可不可以只要岁月静好的小确幸?不要意味着牺牲奉献的责任担当?”

是啊,可不可以?

马克思曾经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但是有的人意识到了,而有的人没有意识到,或者说拒绝意识到。其实从来没有所谓的岁月静好,一切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为一个孩子让一个团打仗”的铁血柔情中是生生不息的传承——“我们今天革命打仗,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他们的明天吗?” 是啊,青年就是每一个时代的接棒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父辈终究会老去,青年,当然也必须接过前人肩头的担子和责任。岁月静好,是我们每个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但如果每个人都只要自己的小确幸,又哪里会有我们大家的美好生活?

青年铸就时代,韶光不负家国。责任与担当,更多的时候并不意味着牺牲,而是意味着机遇与成长。在这次支援湖北武汉的医护人员之中,9000后就有12万人,占了整个队伍的将近1/3的他们已经成为这场战役的主力军。当年在父辈的护佑之下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他们今天学着父辈的样子,冲上前线,化身英雄。然而世界上从来也没有什么天生的盖世英雄,是责任与担当,让他们在一边恐慌却一边勇敢的过程中肆意地挥洒青春,破茧成蝶。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那么如何谱写自己大写的青春?冯教授从战役的启发当中给我们划了四个重点:一是胸有大志,大写的青春里不能缺少大写的青春梦想,要让青春梦想在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里尽情地绽放;二是心有大我,大写的青春里不能缺少大写的家国情怀,要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让青春走出孤芳自赏的小我,才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三是肩有大任,大写的青春里不能缺少过硬的本领,要用专业本领来回应时代的挑战,担当时代的使命;四是行有大德,厚德方能载物,大写的青春必须有美德同行。

这一次抗击疫情是一项人民战争,各行各业的广大人民团结一心,不辞辛劳,真诚奉献,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抗击做出贡献,青年一代也要用我们的青春奋斗来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在这一段特殊的日子里不忘初心,守望相助,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