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从疫情中学到什么
教育学部辅导员 庄幼红
与往年不同,这个寒假变得有些漫长。新学期已经开始,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未稳定。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全国各地陆续开启了“云学习”模式。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此次疫情贴近生活实际,也不失为一堂生动鲜活的社会实践课。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它就是一次“大学习”,从中可与时代同频,与社会共振,有所思考与收获。
1.学习疫情知识和防疫经验
有人说,人类史也是与病毒的抗争史。的确,我们人类已经领略过很多病毒的威力。往近了说,2003年突发的SARS疫情带给中国的苦痛还记忆犹新。往远了看,1918年爆发的西班牙大流感让全球约10亿人在1年多的时间内被感染。而被称为“迄今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传染病埃博拉的肆虐与反复也让人类时刻不安。著名作家加缪在《鼠疫》中曾说:“人类能在这场鼠疫和生活的赌博中赢得的全部东西,就是知识和记忆。”确实,无知和健忘最可怕。这也是我们首要学习的两个方面,一是疫情知识,一是防疫经验。作为学生,此阶段可以从医学专家的权威解读、媒体的深度报道和相关延伸阅读中较为全面了解相关的疫情知识。另一方面,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部分影视和全过程关注新冠肺炎疫情进展中积累防疫经验,如书籍《鼠疫》《血疫:埃博拉的故事》、纪录片《非典十年祭》和纪实类电影《流行病》都是不错的选择。
2.掌握生存技能与关键能力
“在疫情结束后,你最想做什么?”,这成为近期大家关注和热议的话题。我们过惯了便利和舒适的生活,不曾想有一天,公共交通停运,快递公司不发货,餐厅饭馆关闭,外卖小哥不出现,熟悉的生活一下子脱轨了。一开始,大家有慌乱,有无助,每日依靠父母投喂食物,面对新潮的“直播上课”无所适从。还好,很快大家也适应了宅家的生活,纷纷成为“美食家”,也开始习惯于网络直播课堂的节奏和模式,然后感叹“也没那么难嘛!”。蔡康永曾说“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是啊,你总不能等到不慎入水或者洪灾爆发了才后悔自己不会游泳吧?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必备的生存技能和关键能力,能够让你在突发灾难和不断变更的新情况中反应迅速,应对自如。
3.体悟爱之深切与责任之重
持续一个多月的疫情让我们看到许多“逆行者”的伟大背影,也更深刻体会到身边人的爱与付出。不论是不顾84岁高龄奔赴重疫区武汉的钟南山,率领团队驰援一线李兰娟,还是许多知名或者不知名倒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公安民警,以及无数在一线忙碌的社区人员、志愿者等,他们的挺身而出和义无反顾,让我们看到大爱与责任之深如大海,重于泰山,称得上是为国为民的中华脊梁。他们不怕感染吗,不怕死亡吗,没有人不害怕,只是在国家灾难当头,他们选择以无畏的担当履行医务职责;在人民生命面前,他们选择以专业的精神践行职业能力。而吾辈青年,是未来中国的希望,更需要从这些现实英雄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深刻体悟家国大爱和社会责任,真正付出努力并成为中国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学会敬畏生命与和谐共生
专家推断这场疫情极大可能始于野生动物。自古以来,人类不断征服自然和各种生物,逐渐登上食物链的顶端。我们无所不用于食,无所不用其极,仿佛忘却了其他物种的生命尊严,也疏忽了来自于他们的生命威胁。2003年的SARS危机和鼠年的这一场“疫”战,我们需要沉下心好好反思人与自我、人与动物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我们彼此是共生生命体,并从生活中开始行动,敬畏自我的生命,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个人卫生习惯,关注和爱护自己的身体;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命,与动植物友好相处,做到不吃食野生动物,爱护花草树木;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顺应自然,呵护自然。在生活中认真践行垃圾分类,尽量选择绿色出行,努力落实节能减排,真正建设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