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风采

润物细无声 心勤育人才——记福建省高校十佳辅导员、外国语学院2007级辅导员黄锦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9-28浏览次数:2534

润物细无声  心勤育人才

——记福建省高校十佳辅导员、外国语学院2007级辅导员黄锦生

 

黄锦生,男,19797月出生,中共党员。20027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同年8月参加工作,八年来一直奋战在辅导员工作第一线。其间,作为全省辅导员骨干代表于20088月被选派参加第十五期全国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学习,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并于200812月获教育史硕士学位。

 

他,憨厚可爱,平易近人;他,是学生口中的“生哥”,是大家心中的良师益友;他,爱岗敬业,为学生义无反顾;他,就是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7级辅导员——黄锦生。

走近他,走近一位大学生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

                       虚怀若谷  自强不息  大志壮其行     

有一种伟大来自平凡,有一种崇高叫做始终如一。八年来,他在辅导员平凡的工作中,兢兢业业,开拓不平凡的事业。不论严寒酷暑,他总能坚守工作岗位,敢于实践,甘于奉献;事无巨细,他始终行为表率,模范带头。作为辅导员,他沟通师生,搭建桥梁;奉献自我,服务大家。他注重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模式,积极向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常利用班会、座谈会、网络等多种途径和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内在的追求真善美的愿望;同时大力鼓励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他身体力行演绎了这个至纯至理的命题:人,须胸有大志,虚怀若谷。他的身上体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风范,让人看到了一种对党负责、勤奋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一个真正胸有大志的人,必然是个学会了算大账,算长远账的人,他对无关紧要的事总是保持不拘一格的作风,对一些“磕磕碰碰”总能泰然自若,以一种随意平和的心情对待。而面对工作困难与挑战、事关安全稳定、学生成长、集体利益等,总是表现出高度的重视和热情,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耐心。黄锦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平日里,他总是以一身便装T-shirt亮相,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无形中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他可以毫不掩饰并幽默诙谐地“当众披露”出自己小时候懵懂“梦想”以及自己奋斗之路,赢得了学生们的赞赏与喝彩。在外语学院这个女生居多的特殊的环境中,他引导学生们培养和谐相处、友好互助的笃定情谊,同时也练就了自己细腻的心思。大学时代的他,默默从基层做起,终能脱颖而出。他善于把握机遇,能够审时度势,当老师问他是否想尝试辅导员工作,他欣然答应了。在八年的育人道途中,领导前辈们行为表率他记在心上,从最初的激情万丈,到走出工作中的困惑、迷茫甚至困顿,一步一个脚印,日臻成熟。“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事业。我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我热爱辅导员工作,为之付出自己青春与热情,并始终坚持如一我相信只要敢于实践,甘于奉献,力求完美,我就能成功”。这是他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和践行。现在的他,已经成为一名深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优秀辅导员,更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自2002年起,他先后担任外国语学院2002级(1年)、2003级(4年)、2007级(3年)、闽南科技学院外语外贸系2005级、2006级学生辅导员(各1年),同时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院团委书记工作。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热切关心时政,努力实践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结合学院的工作实际,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工作业绩。在8次年终考核中,他7次取得优秀,曾获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思政工作者,校就业工作先进个人、校学生军训最佳辅导员、院思政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78月,他主持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项目“农村小学支教接力,奉献教育挥洒青春”获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授予“2005-2006年学年福建省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优秀成果”。 200912月,他在学校党委对全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测评中名列前茅,学生参与率高,满意率高达100%。用同学的话说,“黄导,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一个辅导员”。

                        克尽职守  用心浇灌  心勤育人才

八年来,他立足学生群体,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学生们的喜怒哀乐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充分利用班会、座谈会、网络等途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高尚的品德。他经常下班级、进寝室,与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把握学生动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他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心,对学生们的优缺点体察入微,经常找机会和他们“一对一、面对面”地交谈,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调节自我,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同学们都说,“黄导给我们的不仅是指点和帮助,更重要的是给我们精神层面上的触动,给我们一种心灵上的力量。” 他所具有的师德和人格魅力使他在学生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无形中改善整个年级的学习、工作、生活风貌。即使遇到棘手问题,也均能迎刃而解。

他从多方位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和他们成为好朋友,为了搭建了与学生沟通的“心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交流动态,他自掏腰包付费建立了一个属于年级的QQ超级群。他还经常下寝室、下班级,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不厌其烦地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时一个问题一天要回答同学几十遍,但他总是能耐心地给予解答;即使在很累的时候,在心情低落的时候,他也能尽量保持一种好的心境,从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去。他的这种敬业精神、对待工作的态度时刻感染着身边的同学,教育着学生们对待每一件工作都要有责任心,做事要有始有终、爱岗敬业。

他心系学生,高尚的师德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位学生,也赢得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和赞誉。当有同学生病或是发生意外事故了,不管有多晚,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安排同学到医院就诊,确保学生得到及时的诊治。学校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对他十分熟悉,每次总会送给他一句特殊的问候——“你又来了”。2004年深冬凌晨2点,一个学生因阑尾炎发作痛得满地打滚。当时无法叫到出租车,他毅然用皮带把后座学生绑在自己身上,骑着摩托车连夜送进市二医院急救。这些年来他在校医院、空军医院、市二医院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在女生B3-601宿舍受到不速之客---马蜂的威胁时,为防止发生意外,在消防战士到来之前,他毫不犹豫地穿起雨衣戴上头盔,亲自上阵,捅掉马蜂窝,为她们消除隐患。

他情系贫困学生,用真诚为他们构筑温暖的大家庭,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度过难关。他紧紧围绕学院党委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扶贫帮困开始,从为同学们做实事开始”的工作理念,依托基金为全院贫困生建立起了一个以“生活救济”、“医疗援助”和“低保补助”为主要救助内容的扶贫助学体系,帮助广大贫困学生解决后顾之忧,安心学习。同学们至今不会忘记他的一句话“有什么困难可以和我说,千万不要饿肚子”。有人问“感动可以如此简单而没有戏剧性吗?”从他赢得的尊重与支持来看,答案是肯定的。

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带的年级,对于学校和社会的事业,也总能极力付出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总能伸出援助之手。下面就是三个很好的例子。20049月至今,在师大新区周边相对薄弱的小学——马保小学,他先后组织八批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和教师队伍赴马保小学支教,承担一至六年级全部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马保小学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他创造性地为他们举办马保小学第一次“六一”联欢会和游园活动,开展“大手拉小手,支教促和谐”社会实践活动,进入村民家中开展义务家教活动,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情欢迎。在校团委的支持下,他还在马保小学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暑假、寒假和节假日都开展义务家教和实践活动,将帮扶活动常态化,有力地促进了和谐校区的建设。20075月,他号召2003级全体同学传承“高扬一种精神,留下一份纪念”的传统,开展了“为毕业留鉴,为母校争光”的主题活动,向全校2007届毕业生发起为母校捐建人文景观的倡议。在此次活动中,我院2007届毕业生为母校捐建人文景观捐款金额达到20070元,为种植新区桂花园捐款7000元,为学院Aa-Di-Da助困基金捐款17230元。20084月,当得知教科院的郑万铭同学身患甲亢及重肌无力,因贫困无法接受治疗,他在晚点名时提出捐款倡议,带头捐献100元,立即得到同学们的热烈响应,现场即捐出4000余元治病款。同时,他还每年拿出1000元资助一名甘肃漳县贫困学生。在他的倡议下,全院师生与甘肃漳县100多名贫困学子建立帮扶关系,每年为他们募得6万余元捐款。全院学生互帮互助已蔚然成风,成为外国语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说教再多,也抵不过一次身体力行。他忙碌的身影,深深刻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一种看不到、摸不着但强有力的精神上的滋润已真真切切地暖在每个人的心坎儿里。“他是一名良师,更是一个益友,他的无限人格魅力始终感染着我们,让我们不断向他学习。”

                      厚德载物  一如既往  润物细无声

点点滴滴,暖人心田。正是他一直以来的真诚付出,换来了广大学生的拥戴,换来了一份份挚真的情谊。

他虽没有行云流水的诗意,却有挥斥方遒的激情;虽没有豪放无羁的情怀,却有语惊四座的幽默;虽没有强壮健硕的臂弯,却有辽阔无比的心境。学生们记住他的是永远淡定理性的心态和处事方式;欣赏他的是朴素的爱心和执著的追求。“我喜欢我的工作!我喜欢和学生打交道”。因为热爱,他用宽容包纳一切,时时展现“无敌式微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率之以行,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老师不失时机的鼓励、表扬就是学生战胜学习困难的动力,是一针买不来的强心剂!” 就像陶行知老先生说过:“教育总是存在反复性的,仅这一次不可能令学生完全改变,但只要我们以宽容和爱心,对学生少一些粗暴的批评,多一些赞美,善于利用表扬的魅力,让学生树立起信心,萌发出力量,一定会使差异缩小、消失,使学生向完美方向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有信心、有耐心,总有一天我们的努力会有收获的。”正是他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成就了其保持恒久的工作激情的源泉,甘心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甘愿做一颗铺路石。至今他所带过的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同他保持着联系,并且都亲切地喊他为“生哥”。虽然毕业了,但是他还一如既往地关心他们,每当得知他们在工作中取得成绩的时候,他的那种喜悦和骄傲之情简直难于言表。曾经有学生说,对于辅导员来说,他们的工作只是一种责任。但是他却将平凡的工作演绎出另一种更深沉的诠释,那便是爱。有一句话说得好:“爱是永不止息的”。的确,责任是可以剔除的,但是爱的保质期却可以是永恒。他用博爱照耀、温暖、激励着学生们,并教会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将爱传递,就如臧克家先生一首短诗中所述:你会觉得手心里的太阳,到处向你照耀,当你以自己的心,去温暖别人。“我很庆幸,遇见这样一位可爱可敬的辅导员,权当是这百年学府对我们的第一份馈赠吧!”“‘心系学生,用爱交流’我会永远记住这个让我学会微笑的好老师。”“ 他在关注着我们,关注着一个个在蹒跚学步的学子——每每想到这一点,我的心里就会感到温暖和踏实。” “大学期间能遇到黄导, 对我而言是一件幸运的事。如果没有他,也许我的大学生活就会一直郁闷和消沉下去。是他拉了我一把,给了我机会,帮我度过那个难关,也让我后两年的大学生活有了新的转机,尘世艰辛,人情冷暖,他这样的无私地帮我,让我感激,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黄导,真的谢谢你。”这些都是学生们的肺腑之言。不难看出,他已深受广大学生的拥戴,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人。这是一座用爱建立起来的桥梁,它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坚固,历久弥新。

他是一盏灯,让宽容多于偏执,让热忱多于漠然,他用爱温暖了数颗心,用心照亮了一群人。他点染了学生们的青春画卷中。多少年以后,当学生们回望往昔时,他,依然会是那抹淡定安然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