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要闻

青年微观第533期 | 余雨清:以青春之活力 赴时代之浪潮

发布者:王岳俊发布时间:2023-11-20浏览次数:54

以青春之活力赴时代之浪潮

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

 辅导员余雨清

2023年暑期,受台风“杜苏芮”的影响,多年未曾下田的我参与了家中水稻的抢收,望着眼前金灿灿的水稻,我不禁忆起小时候家中收水稻的场景。三伏天的烈日下,为了抢收早稻抢插晚稻,不误农时,需要村中亲戚十余人齐上阵。收割时男女老少,挥汗如雨,热火朝天,往往是十几个人一个半天才能完成两三亩水稻的收割。然而,此时眼前的场景与我印象中的早已大不相同,一台联合收割机半个小时便完成了两亩多水稻的收割,直接从田间的水稻变成脱好的谷粒。直观的对比带来巨大的冲击,让我深刻感受到科技进步的巨大威力,这是一场实打实的田间思政课。科技兴农、藏粮于技、科技改变生活……这让我不禁思考,青年学生们在如今的发展浪潮中应该做些什么?

一、脚踏实地,乐于“自讨苦吃”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院的学生回信中强调: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自讨苦吃”不是白白吃苦,而是要我们敢于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奋斗,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为完成征战太空的梦想,飞行员叶光富通过重重选拔加入到航天员队伍;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是他提升自己的训练场所;险象环生的喀斯特地貌洞穴,是他挑战自己的试炼基地;而广袤无垠的寂静太空,则是他大展身手的工作平台,十一年“自讨苦吃”,终于圆满问鼎苍穹。1967年,年仅39岁的屠呦呦主动请命参与到研发抗疟疾新药中,简陋的设备、匮乏的资源稀缺的人手没有打败她,脚踏实地,从2000多个药方中逐一筛选,在经历190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青蒿素抗疟疾疗效……前辈们脚踏实地,从艰苦环境中一步一步走来,最终获得成功。当前,团中央号召广大青年学子深入基层实践,我辈学子理当继承这股脚踏实地做事、“自讨苦吃”的精神,深入西部、农村大课堂,将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发挥“专业+实践”的优势,努力做到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同向而行、同质提升。

二、生逢其时,勇于“乘风破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近年来,我国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祖国的发展蒸蒸日上。在历史机遇面前,我们应当要学会“乘风”,把握好当前机遇,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2014年,青年创业者戴威抓住时代机遇,以共享经济+智能硬件+互联网”的形式创立了国内首家以平台共享方式运营校园自行车业务的新型互联网科技公司2015年,共享自行车横空出世,迅速风靡全国,带动了共享经济的发展。随后,共享电动车、共享充电宝、共享按摩椅等共享经济模式迅速发展。在历史机遇面前,我们更要学会“破浪”,迎接每一项挑战,攻克每一个难关。2017年7月2日,“胖五”在发射后的第346秒发生故障,最终导致发射失败。此后的908天里,研究团队从头开始,破浪前行,联手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在2019年12月27日,胖五又一次成功发射,航天工作者们喜极而泣,总设计师李东写道:枕戈饮胆九百天万般磨砺难尽言。今夜可敢片刻闲硝烟才散,举眸广寒,何日月又圆。“神舟”飞天到“蛟龙”入海,从“天眼”探空到“墨子”传信,从“嫦娥”奔月到“北斗”组网,每一项都是科研人员突破无数难关才得以问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历史的接力棒已经来到我们手中,生逢其时,势必要勇于勇立潮头,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