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风采

用“三心”和“三情”滋养学生工作——记学生工作部教师党员张本钰同志

发布者:陈今园发布时间:2017-05-05浏览次数:1814

  

2003年,当了2年辅导员的张本钰调到学生工作部,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但他依然激情不退、热情不减、创新不断。他常说:“要想不产生职业倦怠,就要给工作持续的滋养。” 如何滋养呢?他的答案是要始终保持对岗位的责任心和感情、对学生的爱心和真情,对工作的热心和激情。

责任心与感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好舵手

“对岗位充满感情是工作最好的动力”。在张本钰看来,每天和充满青春朝气的大学生一起,本来就是很幸福的事情。他总是说,当你看着一个个青涩的新生踏进校园,四年后看着一个个成熟的准职业人踏入社会,会不由自主地充满作为学生工作干部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创新来自于对工作的热爱与责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的负责人,他与广大学生工作干部积极探索工作机制,努力创新工作模式,建立了“八个一”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菜单式心理咨询与辅导体系、“四维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和“四层次”金字塔型队伍建设体系,为维护校园安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学校被评为省首批心理健康示范校,并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优秀机构)”。

沉甸甸的成绩背后,彰显的是张本钰对工作的执着与忙碌。他曾连续八年同时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办公室的工作,文字工作、活动策划、活动组织、心理咨询、危机干预……“五加二,白加黑”是他工作以来的常态。工作到深夜,是家常便饭,闹钟闹到三四点再起来工作也是寻常可见。

令人伤感的有这么一件事情,那一天,是张本钰最亲爱的奶奶出殡的日子,也是他忙碌了一个月的大型颁奖晚会演出的前一天。他知道没有送上奶奶最后一程会愧疚一辈子,但为了不耽误工作,在领导和同事面前只字未提,怀着悲痛圆满地办完了这场晚会。他说这是他一辈子的心结,每次谈到这件事情他都会不由自主地流泪。

一滴滴辛勤的汗水和辛酸的泪水浇灌而成的是累累硕果,他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工作者和福建省优秀思政工作者荣誉称号。而他更珍惜的是来自学生的认可与同事的肯定,他经常谦逊地说道:“一次次认可与肯定的积累,汇聚成的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感情,我还要继续努力。”

爱心与真情——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安全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生工作的日常事务是张本钰白天的工作,而心理咨询则是晚上的事业。因为很多学生白天有课,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得到他的帮助,他就把自己心理咨询的班排到晚上。

由于他经验丰富,咨询效果好,预约他的学生特别多,经常提前一两周就被约满了。辅导员也习惯把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介绍给他咨询。他从无怨言,诊断、咨询、跟踪、回访……一年一年地充当着大学生的心理垃圾桶和心理垃圾清洁工。他总是说,“要带着爱心和真情做学生的心理咨询,当你看着他们情绪低落、无助、迷惘地走进咨询室,却轻松、踏实、带着微笑走出咨询室时,你会感觉这个事业是多么的伟大。”他的手机、邮箱和QQ经常会收到一些求助信息,他每天都会及时地处理这些求助信息。

心理危机事件经常发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睡觉时手机从不关机,从不关静音,并且一定是放在他伸手就能够得着的地方。那是某个冬天的凌晨3点多,他的手机响了,电话那头是一个女生啜泣的声音:“张老师,我在溪源江边上……”凭他多年心理咨询的直觉,这是一个抑郁症患者。他一边通话稳住她的情绪,一边迅速穿衣、开车,15分钟赶到女生身边。经过3个小时的聊天,他终于把这位女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又是一个夏天的凌晨四点钟,张本钰的手机又响了。这是一位学院副书记拨打的电话,她学院一位学生躁狂症发作,情绪非常激动,甚至砸玻璃门。学院副书记、辅导员和父母亲都被她当作“坏人”赶得远远的。张本钰作为一个陌生人依靠扎实的干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迅速取得了学生的信任。为了让这位学生尽快服药稳定情绪,他竟然与学生一起“服”药,就这样“你一粒,我一粒”,这位学生情绪稳定了,家长顺利地把她送往医院治疗。

类似这样的心理危机事件,每年他都要和学院学生工作干部一起处理三四十件。他也就这样用爱心和真情年复一年地当起了学生的心理安全员,和所有学生工作干部一道织起了一张“心理安全网”。

热心与激情——学生工作干部的多面手

除了心理咨询师,“张导”是学工部同事对他的另一个称呼。他参与组织策划的福建省首届“励志校园·感动海西”学生资助公益宣传活动颁奖典礼、校“十佳辅导员”颁奖晚会和每年的“5·25”心理素质拓展月开幕、闭幕晚会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他还策划制作了两部心理微电影,其中《陌言》被重庆卫视等电视台展播。

“张编”是同事给他的又一个称呼。由于一直从事部门综合文字工作,他编的案例集、论文集、画册、工作纪实、年度总结材料、风采展示等文本集和视频多达60多份。

在别人眼里,他总是一个充满激情,对什么工作都很热心的学生工作干部。他说,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你内心赋予它积极的意义,你就有激情、有动力,就能把工作做好。

尽管工作繁忙,张本钰却始终不忘学习。他畏惧本领恐慌和职业枯竭,也害怕职业化的机械忙碌。他说,心理咨询师是很容易心理资源枯竭的职业,是一个更需要经常充电的职业。当一个来访者坐在你面前,你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却对他无能为力时,就感觉一个医生拿着手术刀不知道如何下手一样挫败,这种挫败感对一个职业人来说是最致命的打击。他深知,唯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来反哺工作,以学促做,在做中学。

在他看来,科学研究是更好的学习方式,也是不断创新工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他主编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参编著作5本,主持课题4项,参与并负责执笔的课题6项,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全国第十二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术交流会荣获优秀论著奖,5篇论文在省高校思政研究会和省大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年会上获一等奖。2014年12月,他被学校聘为思政副教授。

乐为教育洒热血,甘当红烛照他人。张本钰就是这样用责任心、爱心、热心和感情、真情、激情滋养着他的工作,把自己满腔的心血化为对学生的眷眷爱心化为对学生工作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