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微观

青年微观第271期 | 修正认识误区,做勇敢追“苗”人

发布者:王一舟发布时间:2021-04-30浏览次数:249

修正认识误区,做勇敢追“苗”人

法学院  2019级法律(法学) 陈伟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世界已逾一年,被世卫组织称作“全球大流行”疫情。在国内整体防控情况良好的形势下,世界范围内的疫情控制仍不容乐观。近期,云南省瑞丽市的疫情反弹也说明了因境外输入而引发国内疫情发生或甚至扩散的风险依然存在。因此,我国仍面临境外输入压力“依旧强”和国内常态化防控“不能松”的双重考验。

而对于疫苗接种问题,我们身边也不乏出现两极分化的声音:种,还是不种?现在种,还是再等等?甚至部分群众受某些舆论影响,对国产疫苗产生了不信任感,在网络上质疑国家疫苗接种政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修正认识误区,遵循医疗规律?如何认真审视身体状况,摆正接种疫苗心态,去做勇敢追“苗”人呢?

助力疫情防控,珍惜胜利果实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强调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历史大考,更是创造了一个人类同疾病斗争史的英勇壮举。党和国家,生命至上;举国上下,同心同向;遍地英雄,舍生忘死;科学战疫,命运与共;一年有余的朝夕相争,我们才得到抗疫斗争中这宝贵的胜利果实。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因获果甘苦自知,所以我们更要慎终如始,再接再厉,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从自身做起,不放松警惕,不自我松懈,深入学习接种政策和医疗建议,为抗疫最终胜利保驾护航。

深挖疫苗意义,修正认识误区

防控疫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我国采取的疫苗接种政策是应接尽种和自愿原则相结合,接种工作将在充分告知的基础上,引导并鼓励群众积极接种、主动接种,并做到按梯次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重点城市加快持续推进。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指出如果我国要建立“免疫屏障”,可能需要10亿以上的人接种新冠疫苗。但是就我国当下状况,无论是接种速度,还是接种比例,距离形成免疫屏障都还有一段路要走。

的确,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但是部分群众对科学种苗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比如存在有人认为“形势好转,无需接种”;也有人认为“疫苗缺少安全性和有效性,不能接种”;有人认为“疫苗保护无用,没必要接种”;也有人认为“别人打了就行,自己可以不打”等认识误区。

作为高校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让理性战胜偏见,让科学跑赢谣言。我们应当了解基本的医疗知识,作出适当的接种选择,既不能听信外媒的恶意报道盲目拒绝接种,也不能不顾身体状况一头热接种。我们应当争取做到深挖疫苗接种的真正意义,修正认识误区,为党和国家、为人民群众作出正确合理行动。

紧跟整体步伐,做勇敢追“苗”人

为降低新冠病毒传播风险,快速建立全民防疫屏障,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贡献一“臂”之力。为此,我们要拒绝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接种要求,审视自身是否存在官方强调的不宜接种情形,做到:符合条件的,应接尽接;存在医学风险可能性的,听从医生建议,延迟接种或者暂缓接种。

我们也要杜绝观望心态,不能符合接种条件却认为“现在形势不迫切,往后拖一拖再打疫苗”。比如钟南山院士在3月底就发出了“警告”:“别等所有国家都接种了,而中国是无免疫的,那是很危险的”。可见个体保护和群体免疫均需要加快疫苗接种的速度与效率。

我们更要紧跟党和国家整体步伐,做接种疫苗的支持者,做学生群体中的引领者,做家庭环境中的宣扬者,学习正确的疫苗接种知识,为身边的同学、家人、亲友提供更好的疫苗理论支撑和接种实践指导!

李兰娟院士振聋发聩:“接种疫苗,利己、利家、利国!”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为迎接更好的明天,为摘下口罩呼吸真正的春天,一起修正认识误区,做师大勇敢追“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