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微观

青年微观第292期 | 高演: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发布者:王一舟发布时间:2021-06-12浏览次数:519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体育科学学院辅导员  高演

2021年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深情寄语广大青年,提出殷切期望。“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20158月-20167月,笔者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福建师范大学第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赴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扶贫工作。回顾支教生活的点滴,它是忙碌的、艰苦的,更是充实而美好的,它为我的青春画卷抹上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我最宝贵的青春记忆,也给予了我最强劲的青春力量。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站在又一年毕业季,我真诚希望能够有更多的青年学生加入西部计划志愿者队伍,到广阔的西部,到热血的基层,在祖国最需要青年的地方去挥洒汗水、建功立业、彰显价值,实现个人的蜕变与人生的升华。

一、在艰苦环境中树目标

1969年,15岁的习近平下乡来到梁家河成为一名知青,在这片黄土地上,他相继闯过了饮食关、跳蚤关、劳动关、思想关,度过了7年青春岁月。他曾回忆到:“22岁离开梁家河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当前,“95后”和“00后”已成为青年大学生的主体,部分学生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并没有经历过艰苦环境的磨炼和洗礼,在面对“走出校园该去向何方”的选择中,在“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考虑中常常迷惘彷徨,缺乏明确、坚定的奋斗目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西部地区因受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交通设施等原因的影响,区域经济相对落后,物质条件相对匮乏,这有利于青年人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磨炼意志、锻炼品质、砥砺作风,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和人生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并持之以恒为之奋斗。

二、在基层锤炼中长才干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和关注青年在基层锤炼中受教育、长才干。他强调,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高校毕业生属于高学历高文凭人群,但学历不等于学识,文凭不等于能力。从“纯净象牙塔”初入“社会大染缸”,青年人有太多的知识需要学习,太多的技能需要打磨,太多的经验需要储备,最好的锤炼之地便是基层。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充满特殊性和复杂性,再加上初到时对当地气候环境、风土人情等的不适应,苦和累,是正常之事。青年人要在这样的“社会大课堂”中真正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才能在经风雨、见世面中不断壮筋骨,在善思善学、知行合一中不断长才干,更好更快锻造成为一名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在为民服务中作贡献

20207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毕业生们回信,对118名同学毕业后主动奔赴新疆基层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全体高校毕业生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西部计划志愿者们从事的工作,距离人民群众最接近,距离乡土大地最接近,能够与人民群众实现零距离的接触,能够切身了解最真实的国情社情。每一名志愿者在各自的岗位上,要做到“脚下沾满泥土、心中充满真情”,善于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自觉拜人民群众为师,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时时刻刻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需,与人民群众说真话,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努力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这是一个青春的选择,更是一个庄严的承诺。青年大学生们,人生出彩的舞台已经搭建,实现梦想的征程已经开启,不妨背上行囊,带上一片“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真心,一份“青年当有志,立志在四方”的执着,一股“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的勇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