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微观

青年微观第293期 | 蔡艺颖:追星,攀登科技高峰

发布者:王一舟发布时间:2021-06-14浏览次数:298

追星,攀登科技高峰

公共管理学院团委书记 蔡艺颖

530501分,在很多人还在甜蜜梦乡的时候,超级“快递小哥”天舟二号穿越茫茫宇宙,与发射升空30天的天和核心舱“亲密接触”,为空间站带去首份“太空快递包裹”,也为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30日)送上一份宝贵的贺礼。

52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纲挈领为科技创新“划重点”,并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途中,老一辈科学家“做好一粒种子”为我们搭建了攀登科技高峰的人梯,他们陪伴我们成长、鼓励我们前行,是指引我们不断前行的耀眼明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21年,我们已失去了15位两院院士,在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即将到来的这个5月,我们却送别了5位院士,其中522日更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双星陨落,“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和“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离世令举国同悲。无数人用各种方式两位国之脊梁,从“倾尽一城花,只为送一人”,到“千里奔波,为送一程”,又到鲜花外卖代为致哀,再到网络吊唁遥寄哀思……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方式,表达是同样的敬意。无论是1976年的十里长街送总理,是1997年的十万百姓送小平,还是2021年的万人空巷别袁老,亦或都是中华民族民意的体现。

从“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禾下乘凉梦”,再到“他想开刀到100岁,然后像一名战士一样倒在手术台上”,“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无论我们的民族遭受怎样的苦难,永远会有一群人重道义、勇担当,为了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上下求索、前仆后继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而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所有中华儿女永远都会感念那些为了民族复兴立下丰功伟绩的国之脊梁,也会记得他们的嘱托。

当我们每个人都能清醒认识肩负的责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继承中华民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美德,传承老一代科学家‘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品质”,承担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砥砺家国情怀,最大限度地敬业、奉献、创新、创造,以七尺之躯为全民族探索一条光明之路,昂首挺胸,义无反顾地“把科学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老一辈科学家“逢山开路、遇求架桥”的责任担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甩开膀子、迈开步子”的敢闯敢拼、“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实干精神,高山仰之,景行行止。

而青年科技工作者“年轻人,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这么伟大的目标,可谓生逢其时”。“嫦娥”奔月、 “北斗”组网、“天问”探火、“奋斗者”深渊坐底……每一个重大创新成果,每一次重要科研突破,向世界前沿尖端科技迈进的每一步,无不活跃着生龙活虎的青春身影。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学生和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创新自信,努力在自主创新上大有作为,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 要实现从集成创新到全面自主创新。自主创新需要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立志“扎根”,因为“根”技术买不来也求不来,只能通过探索“枯燥、难以创新、难出成果”的基础学科、提出更多原创理论、实现更多原创发现来实现。

今天的中国,需要青年勇于担当、引领创新、向下探索,向科学技术底层扎“根”,也在其他领域扎根“扎根”;新的征程,需要广大青年大学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因岗位平凡而漫不经心,不因任务繁重而怕苦怕累,不因一时挫折而灰心丧气,放低身段,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工作需要的地方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做一名“砥砺前行”者,走好新时代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