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微观

青年微观第294期|大学“内卷”时代:寻找自己的价值坐标

发布者:王一舟发布时间:2021-06-14浏览次数:664

大学“内卷”时代:寻找自己的价值坐标

公共管理学院 2019级城市管理专业本科生 游泽伟

今年以来,“内卷”一词逐渐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其内涵也在不同语境之下变得丰富。这一词起初起源于美国人类学家戈登威泽和格尔茨,两位分别研究“文化模式内卷”和“农业内卷”,从这两位人类学家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出,“内卷化”的基本含义是系统在外部扩张条件受到严格限定的条件下,内部不断精细化和复杂化的过程,也有另一种含义,指的是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内卷”与高校学业竞争碰撞结合又产生出独特的内涵延伸

然而,“内卷”与高校学业竞争碰撞结合又产生出独特的内涵延伸。在当今严字当头的高校里,“内卷”就意味着内部的盲目竞争和循环内耗,举一些例子,比如高校老师布置一篇3000字论文作业,同学们为了获得更高的成绩,都选择写了8000字到10000字的论文,甚至更多;或者,一个学生一天学习6个小时,而为了期末考试取得更高的成绩,另一个同学硬要学习10-12小时,结果两个同学成绩并没有差很多。不难看出,当代高校“内卷”现象表现出消耗精力的死循环,每个学生都进入盲目竞争的旋转陀螺里,围着绩点、保研等中心轴无休止地转动。然而,可悲的是,学生参与许许多多无意义的竞争,将竞争与努力进行量化和盲目比较,结果却无法达到最基本的期望,明知可能一无所获,却只能再一次进入陀螺里“被转动”。

高校“内卷”现象背后的原因

究其根源,高校“内卷”现象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人类学家项飚指出,内卷的背后其实是高度一体化的竞争,“价值评价体系的高度单一、竞争方式的高度单一、奖惩方式的高度单一”,在这样的竞争模式之下,每个人的价值大小都由统一标尺进行衡量,每个人在这“单一标尺”的统一指挥下进行所谓的“努力”和“奋斗”,既不能退出,也不敢退出,最终导致日常的焦虑感,而这种焦虑又会进一步促使每个人进行无意义的竞争,最终形成一个闭环,这个闭环不断在单一的价值评价体系和外部压力之下逐渐旋转而成陀螺,形成“内卷”。

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内卷”所产生的每个人尽自己最大能力努力和奋斗的现象,不正是这个社会所希望看到的吗?作者伍倩在谈及内卷与努力的区别时指出,内卷是焦虑感驱动,拼命要赶上别人;努力是使命感驱动,赛道上只有自己。所以,当代大学生要踏实努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焦虑感所驱动的内卷是不可取的,我们倡导的拼搏和努力奋斗应该是由使命感和目标感所驱动,大学生应朝着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未来而不断前进,而不是带着日复一日的焦虑进行盲目的竞争和循环内耗。

当代大学生走出“内卷”困境的方法

那么,当代大学生该如何走出“内卷”困境呢?2019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一项调查显示,29.2%的被调查本科学生既无明确的自我发展规划、自主性学业参与也较低,32.8%的学生虽抱有清晰的自我发展目标定位、却在行动上滞后。在本科院校中,近42%在校生对于未来没有清晰的生涯规划,所以,从这项调查中就可以看出,近半数的大学生没有清晰的价值定位,存在着价值“空心化”的现象,而在外部价值评价体系单一的压力施加之下就容易产生“内卷”。所以,当代大学生群体走出“内卷”困境,重要的是寻找自己的价值坐标,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才会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魄力,找到自己的优势,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但是,将竞争和努力盲目进行量化和比较,进行盲目竞争和努力,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努力,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坐标。然而,当代大学生走出“内卷”也并不意味着要“躺平”,当一位“佛系青年”,而是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而努力。

如果人生是以价值为X轴,以努力为Y轴的直角坐标系的话,在这条X轴上就有无数的“价值横坐标”,在每一个“价值横坐标点”上,每一个人都可以自主选择要付出多少的“Y值”(努力的大小),“内卷”现象就意味着在当今时代要求的“价值横坐标点”上死磕,将“Y值”进行盲目比较,在此,希望当代大学生们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定位,去看看更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