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要闻

青年微观第566期 | 何桂洪:“废言废语”的破与立

发布者:王一舟发布时间:2024-07-29浏览次数:10

“废言废语”的破与立

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辅导员何桂洪

近来,“废言废语”在大学生中日渐风靡。一方面,“废话文学”在大学生社交表达中盛极一时。大学生乐此不疲地复述着“明天的事情,后天就知道了”式的废话梗。另一方面,“窝囊废文学”也在大学生社交媒介中风起云蒸。大学生借助表情包、短视频在小红书和B站等媒介上,戏谑表达着“社会将我反复捶打,竟让我肉质变得紧致Q弹”式的“废物自嘲”。由此,“废言废语”成为大学生“以废交友”的“社交货币”,一度霸屏全网热搜。那么,是何种缘由引爆了“废言废语”的网络亚文化流行?为何“废言废语”能获得大学生社交认同?大学生如何从“废言废语”中汲取思政力量?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破消极,立积极

“废言废语”是大学生“以废止忧”的情绪表达。北大心理咨询专家徐凯文曾以“空心病”为大学生心理特征“把脉问诊”,认为部分大学生存有强烈的生活无意义感,对待学习缺乏动力、生活较为空洞,对待生活没有兴趣。因此,适度的“废言废语”便成为“空心大学生”情绪排遣的一种方式。

“废言废语”在网络社交中能够“共情共鸣”。一方面,“废言废语”在语言表达上自我降格,适度地扼腕兴嗟,将个人负面情绪在网络中全盘倾泻,避免积忧成疾。另一方面,当看到无数大学生也在网络上“废言废语”时,个人心理层面也就形塑起“原来不是只有我才有烦心事”的情绪共享,互动实现了“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情感共鸣。当冲破消极情绪后,积极情绪得以重新焕发。

破自卑,立自信

高校常有“因考生卑”现象。少数大学生会因为高考、期末考、四六级考、升学考等各类考试的失利,而引生自卑心理。因此,面对考试失利,大学生如何接受失败,击破自卑是非常重要的。

按常理而言,大学生若要击破自卑,应然是从名言警句、励志故事中发掘潜力、重整旗鼓。但是,大学生往往不按常理出牌,反而“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好”,以“形而上学,不行退学”的“废言废语”冷淡处理。这一行举,看似颓废、莫名其妙,实然是个人以“废言废语”的表达形式,主动降低目标阈值,来回应本领恐慌,重新找寻自信底气。

破内耗,立松弛

防范和化解大学生“精神内耗”是高校育人的子课题。在网络媒介“聚光灯”作用下,以蕉绿、EMO、PUA、破防为代表的内耗话语,在大学生网络社交中形成“圈层传播”,一时间“内耗”与“反内耗”的讨论众说纷纭、群情鼎沸。

松弛感成为反内耗的有效方式。“没有什么困难,是我战胜得了的。”式的“废言废语”成为网友反内耗的网络社交狂欢。“胡适打牌日记”和“余华文化馆上班趣事”等“顶流故事”更成了松弛感的现实支撑。综言之,适度的“废言废语”看似离经叛道,实然是大学生追求学习生活松弛感的表达方式。

破废言,立经典

“废言废语”是流行的“网言网语”。但是,流行的不等于就是好的。因此,流行语常常是“一浪隔一浪,巡回演出”。尽管“废言废语”对情绪表达起有“破与立”的作用,但是,这作用终究是浅层次的、昙花一现的,我们最终也要迈向对“废言废语”本身的“破与立”。因此,“废言废语”终将消亡,终将回归经典,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册高文、经史子集中汲取丰厚的思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