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流量≠能量
传播学院辅导员 魏倩怡
微短剧,顾名思义,是指篇幅短小、情节紧凑的剧集形式。它通常以短视频平台为载体,每集时长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适合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观看。当前,微短剧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微短剧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满足了观众快速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需求。另一方面,微短剧往往节奏紧凑、高潮迭起,观众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强烈的观赏体验,满足“爽点”需求。因此,微短剧在不断占领人们的碎片化时间,甚至一些观众沉迷于微短剧无可自拔。
自觉甄别信息,实现监管扶持双保障
微短剧以其时间简短、剧情紧凑的特点,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然而,这种快速切换的内容形式也容易导致观众产生思维惰性和思维碎片化。微短剧应该是我们排解压力的工具,而不应该被其控制,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沉迷其中。因此,我们在观看微短剧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其表面的快感所迷惑,自觉甄别信息的价值性,判断其内容是否真实、健康、有益,避免被有害信息所裹挟、迷惑。
此外,我们还需要意识到,随着新一轮信息革命的深入发展,各类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网民特别是年轻人的主要信息来源。这些平台上的微短剧内容丰富多样,但其中也不乏低俗、不良信息等内容。因此,媒体平台也应该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遏制其野蛮生长的态势,加强对内容的审核和管理,引导微短剧有序发展,积极传播正能量。
坚持“内容为王”,促进规模质量双提升
微短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需要在创作各环节强化精品意识,以小切口讲好故事,提高内容质量。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我们都可能成为内容的创作者。微短剧作为文化产品,在创作时应该坚持社会利益优先的原则,不应盲目跟风追求流量。人云亦云的内容终究会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一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挖掘社会热点,关心群众文化需求,创作出能够引发观众共鸣和思考的作品。另一方面,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只有立足讲好故事,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创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让人物有成长、故事有发展、画面有美感,才能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点赞。
加强使命担当,赢得流量口碑双丰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作为生逢其时的青年大学生,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贡献力量。通过理论学习,更加准确地把握社会热点和舆论动态,廓清迷雾、揭穿谎言,推动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同时以青年视角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将专业技能融入到内容的创作、产出、推广全过程,讲好中国故事,建设文化强国贡献高校智慧。
随着微短剧市场的蓬勃发展,已然成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流量风暴,但流量不等于能量,面对越来越多层出不穷的流量载体,我们只有保持对正能量的坚守与追求,才能真正从文化产品中汲取价值与内涵,蓬勃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