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泥不语,花季永恒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生命科学学院
2019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 王阿雪
真实的故事自有千钧之力。《大山的女儿》由时代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改编创作,讲述了黄文秀驻村扶贫工作的真人真事,初心不改,芳华无悔,“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秀书记朴素而璀璨的人生。
赤子之心,青春选择
北师大硕士毕业,手握国家电网等多个诱人offer,导师郝海燕曾给黄文秀建议说,凭她的能力,留在北京没问题。但从大山出来,深知贫困状况的她,毅然选择了回到家乡革命老区,作为优秀选调生进入百色市委宣传部工作,在征求驻村工作意见时,黄文秀更是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从那以后,她收起了漂亮的裙子,穿上运动装在山野村屯间奔忙。
斯土斯民,情之所系。风华正茂的年纪,黄文秀不忘家乡故土给予自己的哺育,告别繁华,选择泥泞,扎根基层,反哺家乡。“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她牢记自己党员的身份,践行入党时许下的庄严承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燃烧如火激情,唱响青春之歌。抓党建凝人心,促教育化乡风,一点一滴地为百坭村注入蓬勃生机。
言传身教,一心为民
初到之时,村两委不信任,只觉姑娘是来“镀金”的;村民躲闪,不愿与这个外乡人交谈。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吃了闭门羹的黄文秀没有丝毫的放弃。贫困户一次不让她进家门,她就去两次、三次;贫困户不在家,她就去田里,边帮他们干农活边聊天,用热情和真诚感化村民,感染村两委干部。跑项目、找资金、请专家,“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她将脱贫路视作心中的长征路,“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战的人那样自豪”。
剧中,黄文秀第一次进村,第一次会议,治理环境卫生、规范停车、村委会禁止室内吸烟,黄文秀从小事抓起,从实事做起,提高村委会精神风貌。桩桩由事入手,件件着意于魂,扶贫更要扶志扶智。黄文秀深入了解每个自然屯的地理条件、每户贫困户的情况,因地制宜,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为每位贫困户提供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砂糖橘、枇杷、烟草、酿酒、猪鸭养殖业,多种项目遍地开花,乡亲们心里有盼头,日子有奔头,生活有劲头。
春风化雨,百坭一家亲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文秀书记把自己作为村里的一份子,把群众当家人,主动融入百坭村这个大家庭。黄文秀总是那样地耐心细致,剧中,她冒雨上山解救危房中的岑家爷孙,为韦奶奶洗漱、煮肉,为韦平雨夫妇解决入户、医保问题……“一枝一叶总关情”,她亲眼见证了每位百姓的艰苦不易,倾听百姓声音,事事有回应,暖到村民的心坎里。
剧中黄文秀的扮演者杨蓉在采访中透露说,有当地的村民驱车几个小时到拍戏现场,只为看一眼她像不像他们的文秀书记。在全村脱贫后的庆功酒这场戏中,剧组请了很多百坭村的村民来,他们的真情流露、惋惜不舍,是演员们多少的技巧经验都无法表达的。春泥不语,花季永恒。那片红色的土地,那青山绿水,当地的人,所有的一切都会记得她。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文秀家中的情况也并不晴朗,父亲患有癌症,母亲有先天性心脏病,她感念于党与人民的培养,情系百姓,反哺大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文秀她做到了,如今的百坭村已然是她心中“幼有所教、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养”的乐园。
与文秀书记一样扎根在乡村沃土、坚守在贫困一线的扶贫干部还有数百万之多,在祖国的大地上挥洒汗水,在艰难的一线力行出征,他们点亮了众人心中的火苗,为他们带来了光。脱贫攻坚已全面取得胜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接过文秀书记他们手中的接力棒,牢记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做胸怀国之大者,砥砺前行,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