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手机新时代”有个约定
杜成煜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极大丰富拓展了人们对世界层次的想象,在给人们带来触手可及便利的同时,所谓“健康过载、信息过载、人际过载”等问题也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困扰。
无论是在食堂、在教室、在宿舍、在公车上……随处可见的大学生“手机低头族”,似乎已成一道“司空见惯”的风景线。此前,有篇《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春节返乡手记:被手机游戏围困的乡村和未来》在网上盛传,作者痛惜地感叹道,“小时候偶尔吃一次鸡,便如同过年,现在却为孩子终日‘吃鸡’心神不安”。放眼当下的大学校园,又何尝不是被手机围困的重灾区?面对如此“网络盛世”,如何引导当下大学生用好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高科技产品,换句话说“科技如何向善”这的确是值得探讨和深思的。
少低下头多专注力
当你沉浸在思接千载的阅读中,亦或正静谧地聆听春天的鸟鸣……手机的提示音,像一个强行插入的休止符,瞬间打破宁静干扰了你的专注力。当手机放在身边,隔三差五就会低头去刷下屏,当手机不在身边,便可能魂不失守……人们似乎已毫无抵抗地被手机所“俘虏”。手机正将我们的生活切割成碎片化的状态,更让人震动的是,正如腾讯创始人张志东在一次演讲提到,“一个月里没几天用手机是能少于3小时的。 4、5个小时的天数最多,超过6、7小时的天数也不鲜见。”可见,我们在享受拥抱智能手机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使我们付出了专注力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的代价,心志被分散,难以凝神聚气,深度思考的自由正变得越来越奢侈。在信息化时代,要想在碎片化时间穿行中捍卫好宝贵的专注力,请从节制使用手机开始。
少键对键 多心交心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曾几何时,“卧谈会”是大学校园中学生最喜欢的交流方式,大家海阔天空谈天说地,在自由畅谈中敞开心扉,放飞梦想,抒发真情,即使毕业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仍是大学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精彩片断。而如今,“卧谈会”似乎已被各自躲在被窝刷手机“批阅奏折”所取代,被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厮杀混战”所取代……在“屏与屏”、“键与键”成为“大学生网络原住民”交流互动的新常态的时代语境下,我们更需要学会适时放下手机,坐下来,慢下来,与师长、舍友、同学、朋友亦或自己来一次“面对面”“心交心”的交流,用眼神微笑“捂热”彼此的心窝。智能手机作为一项高科技,应该为人们心灵的沟通交流服务,而不应成为束缚心灵沟通的“茧房”。在信息化社会,我们更需要用有温度的交往走进彼此的生命。
少信息量多含金量
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浪潮中,信息不再是“奢侈品”“稀缺物”,智能手机为我们获取丰富的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已经使我们从“信息缺乏”转型到“信息过载”的时代,如何适应和海量信息共存的生活新常态,让信息真正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服务,这是需要我们直面并在实践中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诚如统计学家纳特·西尔弗指出,“大量的信息成倍增加,但有用的信息却非常有限,信号的比例正在缩小,我们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对信号和噪声进行区分。”换句话说,面对巨量且急剧倍增的数据信息,如何通过深刻的辨别力、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强的优化能力摄取“含金量高”的信息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提交了有关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的提案,呼吁通过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游戏分级制度,对网游的开发和运营加以规范。部分高校也通过实施“限时断网”、倡导“无手机课堂”等措施,希望借此打破“被手机围困”的窘境。当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寄语“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要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大学生,更需要“抬起头”,真正让“智能手机”为我所用,学会让“科技向善”。
我们与“手机新时代”有个约定!
(教育学院辅导员 杜成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