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1.三部门解读《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2.为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支招
编者按: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99万,比去年增加1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鉴于时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为进一步帮助各学院做好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学工部特编印本期参考资料。
一、 三部门解读《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17日就《通知》进行了解读。
大力促进就业公平
目前,有的国有单位招聘过程没有做到完全公开透明,有的用人单位设置性别、院校等不合理招聘条件,这些都有悖就业公平原则。
《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大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不得对求职者设置性别、民族等条件,招聘高校毕业生,不得以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要求任何高校不得将毕业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
在规范国有单位招聘行为方面,《通知》特别强调,要完善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探索建立国有单位招聘信息统一公开发布制度,加强国有企业招聘活动监管,在国有企业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的公开招聘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推动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针对当前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高校毕业生能力与岗位需求相差较大的情况,《通知》要求深入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合理确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改善人力资源供给结构,并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一是要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逐步建立高校教学质量外部考评机制,指导高校加强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完善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三是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需求预测和发布制度,完善就业状况的反馈机制,引导高校合理调整专业设置。
四是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对接机制,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就业的良性互动。
帮扶离校未就业、就业困难毕业生
为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通知》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将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都纳入公共就业服务,综合施策,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年底前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在就业帮扶方面,《通知》还提出了两项新的政策,一是针对一些高校和毕业生反映的求职过程中的相关费用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负担较重的情况,为帮助他们减轻求职过程中的经济压力,从2013年起,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具体补贴标准各省结合实际确定。
二是针对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较少、就业出路较窄的情况,《通知》提出要充分发挥对口支援机制作用,要求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地区将到本地求职的受援地高校毕业生纳入本地就业扶持政策范围;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中央企业结合援助项目建设,积极吸纳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
落实现有政策,加强、改进服务
近年来,国家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也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有本地特色的具体政策,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从目前情况看,部分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政策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对此,《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对政策落实情况组织一次集中检查,逐项督促落实。
针对高校和地方反映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因忙于求职难有较多时间参加创业培训、享受补贴政策的情况,《通知》对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补贴期限进行了调整,将在校高校毕业生享受创业培训补贴的开始时间从目前的毕业当年1月1日提前到毕业前一年7月1日。这一调整将方便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高校要切实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和职业指导。为加强和改进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通知》提出了两项新的政策:一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在全国范围内流动求职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允许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地(直辖市除外)进行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并享受当地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二是允许将高校开展的校园招聘活动纳入公共就业服务大型专项活动项目给予适当支持。
二、为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支招
一、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在求职之初,很多同学都抱有很高的期望,认为十年寒窗后,一定能有金饭碗候着自己。而现实往往残酷,这些同学可能在求职的道路上因期望值过高屡屡失败。他们在求职失败后容易走极端,有的顽固到底,坚决不降低求职期望;有的妄自菲薄,觉得读书无用,逃避就业。辅导员应多加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好好分析求职失败的原因,如果是自己要求的条件过高,应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自己的能力适当降低期望值,采取“先就业,再择业”的策略。“先就业,后择业”不意味着随便找个单位就业了事,而是希望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和兴趣所在,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从基层做起。如果是求职信心受挫或缺乏求职经验,没有在应聘中表现出自己的实力,就应该进一步调适求职策略,尝试换一种方式向面试官推销自己。
二、明确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在求职过程中,定位是求职的基础。如果没有合适的定位,很难在竞争中获得自己的位置。定位有两层含义:一、确定自己是谁,适合做什么工作;二、告诉别人你是谁,你能够帮助单位做什么。用人单位面试官最不喜欢的求职者有两种:一种是“只要单位要我,让我干什么都行”的人;第二种是要高职位、高薪水,但是能力和岗位需求明显有差异的人。例如女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经常会受到性别因素的影响,在这个时候,要做的事情不是逃避现实,而是给自己准确定位,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
建议女大学生:不要忽视自己的性别,充分展现女性在职业上的优势,如耐力、承受压力能力、言语沟通能力、细致、责任心强、关心别人、善良等。 只要有面试机会就意味着没有性别差异,关键在于你的表现,千万不要被用人单位的“试探”击败。
三、增强就业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在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下,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会为求职者加分,让就业成功的机率大增。对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要认识到一个企业经营得好,关键在于人和,在于全体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所作的共同努力。毕业生要增强竞争与合作意识、开放的学习意识、时时处处维护企业形象的意识、吃苦耐劳的责任意识,从而为自己的优质就业增加砝码,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四、做好面试准备,注意面试技巧。
(1) 把握重点,简洁明了,条理清楚,有理有据。一般情况下回答问题要结论在先,议论在后,先将自己的中心意思表达清晰,然后再做叙述和论证。否则,长篇大论,会让人不得要领。面试时间有限,神经有些紧张,多余的话太多,容易走题,反倒会将主题冲淡或漏掉。
(2) 讲清原委,避免抽象。用人单位提问总是想了解一些应试者的具体情况,切不可简单地仅以“是”和“否”作答。应针对所提问题的不同,有的需要解释原因,有的需要说明程度。不讲原委,过于抽象的回答,往往不会给主试者留下具体的印象。
(3) 确认提问内容,切忌答非所问。面试中,如果对用人单位提出的问题,一时摸不到边际,以致不知从何答起或难以理解对方问题的含义时,可将问题复述一遍,并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请教对方以确认内容。对不太明确的问题,一定要搞清楚,这样才会有的放矢,不致答非所问。
(4) 有个人见解,有个人特色。用人单位有时接待应试者若干名,相同的问题问若干遍,类似的回答也要听若干遍。因此,用人单位会有乏味、枯燥之感。只有具有独到的个人见解和个人特色的回答,才会引起对方的兴趣和注意。
(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面试遇到自己不知、不懂、不会的问题时,回避闪烁、默不作声、牵强附会、不懂装懂的做法均不足取,诚恳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反倒会赢得主试者的信任和好感。
五、鼓励自主创业,勇于创新尝试。
(1)自信
大学生有创业想法的多,但实践的却很少,哪怕是那些在高校创业比赛中被专家看作是极具操作性,获得一等奖的创业计划书,许多大学生也觉得是“空想”,表示近些年不会考虑创业,加上太多大学生创业失败的经历,便造成了如今有想法无行动的局面。专家认为,这样的现象归根结底还在于大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而创业是需要激情和信心的,只有建立了自信,才能继续往下谈。
(2)创新
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甚至可以决定创业成功与否,这是创业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包括了技术和思维的创新,一些具有知识产权的发明创造,可能为创业者带来广阔的市场。
(3)务实
有创新,但也要务实,如今的许多大学生不乏创新精神,但创新一定要建立在务实的基础上。现在的很多大学生,提到创业想到的就是高科技,开大公司做大买卖,但其实,哪怕是摆个地摊,这也是创业。很多成功人士都是从小做起,从实际做起,对于没有太多经验的大学生,更应该如此。
(4)积累
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创意,还需要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比如行业经验、社会人际关系、管理能力等方面,这就需要一个知识的整合,经验的积累,这也是为何要求大学生要懂得务实、从小做起的原因,因为这些能力没有长时间的积累是很难获得的。
(5)艰辛
无论你问哪一个创业者,无一例外一定会向你强调一点,那就是创业的艰辛,这种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如果没有做好长期吃苦的准备,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也就自然不能指望创业能够成功。
2013年,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可另一方面,呈现出来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蓬勃的商机等待着大学生创业者投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