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卉笑争春,文明祭故人
清明时节,恰逢陌上繁华开、百卉笑争春的仲暮之交,万物生机浮动、生灵清明洁净。当前,我国境内疫情防控虽然取得积极成效,但我们与“新冠病毒”的拉锯战仍未结束,病毒的传播远比我们预料的更加广泛,国外疫情正处于快速蔓延阶段,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缅怀故者、登高踏青的时节,是延续了千年的传统,但在如今的情形下,避免外出集会才是最好的选择。那么,今年的清明节,我们该如何文明祭扫、缅怀故人呢?
线上扫墓,寄托哀思
由于大规模人口流动,疫情反弹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各省各市政府皆已发出倡导,不要外出扫墓,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便捷的网络技术,利用通讯工具线上扫墓代替人身亲至。如,福州晚报提出,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清明纪念”,进入平台点击“云纪念”,便可进行网络祭祀。祭扫人员可以在线上建立个人纪念馆,既可悼怀亲人,又能瞻仰先烈。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网页查询“首都之窗”“网上纪念馆”等等进行清明纪念活动,各地皆有渠道,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家中学子,都能通过互联网行清祭祖,拜谒先辈。如果家中有老人长辈执意实地祭扫,依然可以通过线上预约的形式,配合做好相关体温检测,按预约时间,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工作后外出扫墓,平安归来。
回归本真,纸扎言情
疫情期间的扫墓节省了攀山越岭,免去了郊游野外。如果在家中无聊,可以利用手边笔墨信纸,利用传统古典的写信方式,在清明前后写下自己对逝去之人的感怀悼念,以抒发忧思,排遣苦闷。静心写下的文字,让悠长的时光消磨,转换心情,返璞归真,让我们的注意力从疫情地压力中暂时解脱出来。写好的信妥善保存,将之珍重,束之高阁,当作一份怀古念今的信物。
素手揉面,暖羹佳肴
古时,在南方地区,清明节时人们会吃青团。而由于青团软糯可口,外形圆润讨巧,如同传统吃食符号一般传承下来,得到人们的喜爱,如今多当作春游小吃,其祭祀作用日渐弱化。青团制作方法并不复杂,将嫩艾或是其它喜爱的绿色蔬菜同石灰蒸馏出汁,过滤后加入糯米粉揉面,包入豆沙馅儿或莲蓉蛋黄等馅料,蒸熟即可食用。如果有条件,特别是在农村,可与父母家人一起研究青团的做法,感受协作煮食的乐趣,熬煮一锅暖汤配绿玉小食,家人聚在一起,感受团圆相伴的美好,在清冽四月天、清明雨纷飞的时节得到几分慰藉。
围炉夜话,促膝长谈
平时,忙碌的工作、繁重的学业使我们与家人聚少离多,在快节奏的生活下即便是一顿晚饭也常常潦草解决。如今疫情当头,虽然许多工作渐渐开展,但是待在家中减少外出依然是首选。疫情带来了漫长的假期,我们在家中,借着清明这个节日,可以同父母亲人多多谈话聊天,排忧解难。我们可以同家人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有趣的节目,与父母聊一聊家里长短、学业生活,一同探讨疫情现状,关注时事,让我们的生活不再孤单枯燥。
春水氤氲着青碧大地,清明裹挟朗润的山水翠意,向我们走来。这场特殊的战“疫”之年,时岁交替不会停止。在这样的节日里,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心怀诚挚与热忱,祈愿自然的善待,让传承千载的文化以新的形式展现。我们要相信,草长莺飞,杏雨梨云,我们终会迎来雨过天晴。
来源: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柯静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