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源

《清心源》第134期

发布者:丘文福发布时间:2022-02-22浏览次数:61

及时止损,理智决策

为了凑200-30的满减,又买了一堆你不是特别需要的物品。

已经等了半个小时的公交,哪怕大汗淋漓,也还是决定再等一会儿。

去电影院看电影,看了开头发现是烂片,最后忍着看了下去。

那么结果是什么呢?

这些用不到的物品堆积在角落吃灰,你想“早知道当初就不买了”。

师大er们,是不是在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样场景?为什么我们明知吃了亏,还是无法停下脚步?任由已经付出的东西,对自己施加新的伤害。这便涉及一个经济学和心理学名词——沉没成本。为避免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而沉溺于过去的付出,哪怕已经知道结果无利可图了,最后还是选择了

理性的行为方式。这些行为方式所需要的代价,如时间、金钱、精力等,这些就是沉没成本。

著名心理学教授亚科斯说:“人生中90%的不幸,都是因为不甘心,这是很多人不懂得及时止损的原因。”有些沉没成本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我们很难预判事件最后的走向,过早的放弃也可能错失最后的成功。坚持并没有错,但有些人的坚持只是因为不甘,不想承认之前选择的失误。所有舍不得,放不下的都是“沉没成本”,都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感动。

那为什么沉没成本会影响我们做出不理智的决策呢?

  1. 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

沉没成本其实考验的是我们内心的恐惧和自尊。我们都害怕被证明自己是错的,自己的努力是无用功。我们习惯于把外界的反馈(尤其是负面反馈)和自我价值完成绑定,错误的结果会让我们否定过去的自己,与我们自认的积极的形象相悖。因此我们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使之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提供更大的支持。

  1. 损失厌恶效应

对于“获得”的快乐,我们更害怕的是损失。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不断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让结果更符合我们的预期,让我们当初的选择变得合理。这个过程并不愉快,如同飞蛾扑火一般,明知结局可能是失败,但却不能理智的抽身出来。因为产生了沉没成本后,如果停止投入,则意味着这一事件的最终结果为亏损,而如果继续投入的话,则意味着还有收回成本的可能。

如何调整我们的认知,做出理智的决定呢?

  1. 明确必要性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先问自己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情,如果没有找到非做不可的原因,就不要贸然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否则当完成之后发现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就可能产生认知失调。接着我们就会在这种“失调”指导下,默认自己选择带来的结果。

  1. 及时断舍离

林语堂说:“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沉没成本往往是拖累一个人前行的羁绊,果断放弃,及时止损,才能跳脱出错误的圈层,做出正确的判断。给生活做减法,及时清理掉不用的东西,摒弃无意义的事物,生活才能变得轻松,工作才会变得高效。

  1. 转移注意

总是想让自己的付出得到利益最大化,但无意义的坚持,是加倍的损耗。少去关注过去那些已经发生的、不可挽回的损失,而把目光放在此时此刻以及未来的获益上,多根据当下的反馈和未来的预期去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为失去太阳而哭泣,你也将失去群星!把握当下,来日并不方长,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与其在沉没成本中痛苦煎熬,错过机会成本,不如及时抽身,奔向下一个远方,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