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微观

学习二十大 | 青年微观第521期 罗阳建:毕业生们如何“破圈”出道

发布者:王岳俊发布时间:2023-07-11浏览次数:22

毕业生们如何“破圈”出道

体育科学学院辅导员罗阳建

今年六月,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为创历史新高的1158万,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会同相关部门编印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汇编》,从九个方面聚焦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需求,然而求职、读研、留学、考公务员甚至是创业,摆在毕业生面前的都是相对陌生的职场选择,如何“破圈”出道,成为现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

放下面子树“新观”

2003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7%增长到2021年的57.8%,我国早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每年超千万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毕业生择业时容易受社会物质风气的影响,就业期望和就业现实的矛盾非常突出,部分同学忽视了自身的条件、社会需要特点、职业发展等因素,盲目的追求“大城市”、“高薪资”、“环境舒适”、“进入管理层”、“好的发展机会”等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追高比低”的情况,出现困难与挫折,引发各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忧虑、紧张、恐惧等焦躁不安的消极心理情绪。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广大高校毕业生要“改变择业观、就业观,找到自己的定位,投入踏踏实实的工作中”。所以,应放下“面子”,摆正预期,树立“先生存再发展、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既要立足当下,又要着眼未来。

打好“底子”适新岗

鲁迅先生曾说:“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在进入大学后更应该有这种明确的功利目的——那就是学好专业,成为专家,能够谋生。所以,两个“底子”要打好,一是知识技能的“底子”要打牢。知识技能就是大学期间所学的不可迁移的技能,如专业技能、计算机办公软件、语言证书等,通过学习能力才能获得,是需要“常研究、常更新、常实践”。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非常快,可能将来工作需要应用的知识并不是当下所学的,但初入职场又是必备的。二是人际交往的“底子”要打活。大部分毕业生在初入职场时,往往都需要经历较长的实习期,有的是在生产一线熟悉产品和制作流程,有的是在基层体验锻炼,有的是在各部门进行轮岗学习。建立属于自己职场人格,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往往能够很好的解决职场中与人交往里的矛盾、问题,更有策略的推动现阶段的工作。

拓宽“圈子”创新业

后疫情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新职业的诞生,有的疫情影响下“宅经济”的发展,有的源于新技术催生的新产业,有的源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新需求。新职业的诞生也蕴含着职场发展新趋势,好工作,需要找出来,更需要创出来,毕业生要打破对传统“金饭碗”“铁饭碗”的惯性追求,做“斜杆青年”在自己喜欢的平台上发挥专长、贡献力量、成就自我。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倡导青年学生“自找苦吃”,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要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应征义务兵等机会,到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去,在实践中成长成熟,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