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家乡变迁,感悟中国力量
法学院2021级法律(非法学)研究生 郭谨华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心有所向,必是故乡。当代乡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思绪,是跨越山海的纠葛。乡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是数千年悠久文化的积淀。乡村振兴是未来整个社会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在全球化挑战下,练好内功、强化发展动力的重要工作。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千百年后,人们所向往的村美、水清、树绿的美丽乡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正在成为现实。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意识到乡村之美,便可以从家乡的认同最终升华到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因此今天我想讲述的是我和家乡的一段故事。
忆往昔峥嵘岁月,播撒乡村振兴之种
记忆中春天的晚风,总是夹杂着枣花和月季花的幽香,而后漫天的繁星点缀在夜空中,虽不明亮但依稀看得出半山腰上依山而建的座座房屋,层层而上,坐落凝聚。一条条羊肠小道将每家每户缓缓连在一起,只勉强容得下来往行人。车子是很难开进来的,唯一常见的大型器械便只有拖拉机了,冒着浓浓的黑烟,发出隆隆的声响,纵横于田间地头,随着长齿钉耙在土壤中上下飞舞,又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就这样开始了。
春季里的白天总是忙碌的,大人们早出晚归辛勤劳碌于田间,耕地、松土、作垄、施肥、播种,每个流程都必须仔细谨慎,这关乎着一年的生计。孩子们也不闲着,每天结伴绕过长长的山路到达镇上的学校,小小的学校容纳了方圆几里的孩子们。教室里的黑板门窗留下了经年累月的痕迹,桌椅板凳都是从各家搬运而来,高的矮的新的旧的挤满了狭窄的教室,孩子们想要探出身子都十分艰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山村的时光平静却也惬意。
看今朝矢志不渝,打造乡村振兴之路
不记得是哪一天开始,陆陆续续一批又一批的队伍踏入这个人迹罕至的小山村,他们带着相机、卷尺、绘图板、激光测量仪,挨家挨户收集危房信息,漫山遍野优化农田布局,耐心地跟爷爷奶奶讲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很快村子里的面貌开始焕然一新了,一间间亮堂的房屋拔地而起,干净宽敞的水泥路从山脚一路盘旋到山顶,一块块田地被分成规整的正方形散落在道路两旁,人们骑摩托车去镇上赶集,笑容洋溢在脸上,温情荡漾在心中。
又不知何时,摩托车也不再流行了,小轿车陆陆续续驶入村庄,家家户户过年过节都更加方便,一大家坐车采购其乐融融。柏油马路悄然铺展开来,一遍遍扩建和返修,路面越发明亮宽广,车子也越来越多。县城开始打造特色旅游产业,昔日的农田化身水果采摘园、农家乐等旅游产业。文化广场上不定期举办各种文艺汇演,医院学校体育馆等设施不断翻修扩建,各村独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挖掘也不断吸引着游客前来。
望未来任重道远,点亮乡村振兴之梦
双脚、摩托车到小轿车;水泥路、柏油马路到高速公路;茅草屋、水泥房到特色小洋楼。从前老旧的学校旁已经建起了一幢幢先进的教学楼,绿坪操场和塑胶跑道整整齐齐,一代又一代的家乡学子在这里成长。一切的改变悄然进行,从吃穿用度到衣食住行,从基础建设到配套设施,从生产生活到未来发展,人们的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这种变化是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的,更是具体的、实质的、可触摸的。
这是我的家乡,一个县城,一处乡镇,一座村庄的变化,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仅发生在我的成长经历中,在我二十出头的人生中,在我求学路上的征程中。长大后的我回首思索这悄然的变化,不禁感到震撼与讶异,才深知,原来这家乡一角、一处、一隅的变化是祖国焕然更新中的小小一帧,亦或是小小缩影。一个乡村藏着一个中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家乡之变,背后是历史大逻辑、发展新命题。
“北望雄关万里,壮哉浩荡长风。”乘着时代的快风,我们应将振兴中华的责任置于自身肩上。生逢其时,为其奋斗,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添砖加瓦。忆往昔风雨兼程岁月如歌,看今朝百年华诞风华正茂,我们在破与立中交替前行,不断实践,跨越挫与折。这是我和我的家乡的故事,也是我和我的祖国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