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消极的比较心理,从我做起!
你是不是经常情不自禁地和别人作比较?在学业上,会感到与年级第一差距好大;在生活上,别人的精美大牌衣服一件件,而自己的却平平无奇;在工作上,别人可以做好统筹安排,掌控全局,自己却漏洞百出。我们选择比较的对象似乎有着我们仿佛永远无法比肩的优点,在人群中永远闪闪发光。
比较心理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因为人们普遍有着获取自我评价的内驱力,当客观的评价标准不可得时,就会转向与他人比较。人们开展社会比较的维度包括外表吸引力、智力、学术能力等诸多方面。心理学家发现,根据社会比较理论,人们总有一种“希望自己比别人好”的向上驱力,但人们往往低估表现优秀或处境优越的人数比例,在不进行社会比较的情况下,人们的自我评价还普遍存在着优于平均值效应,即对自己在多个维度上的表现比大多数人更好、更优越的感知,并且总是误认为自己更非凡、更独特。
由此可知,人们不仅有“希望自己比别人好”的向上驱力,而且有着“希望自己比大多数人好”的追求独特性的内驱力。所以我们都渴望成为那个优秀且是位于自己所在群体的较高水平的人。
那为什么在和非常优秀的人比较后,我们变得自卑,胆怯了呢?这是因为,在社会比较中,上行比较会打破“自己比他人更好、更优越”的自我评价偏差,促使个体意识到自身表现并不高于平均水平,从而向下调整自我评价。即认为自己是普通的、平庸的、不特别的,由此会产生较低的自我独特性感知。这样的心理会对自我概念产生威胁、降低自尊,并导致消极的自我评价。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克服消极的比较心理呢?这里给大家提出2个小建议:
提高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要想要实现自我同一性,需要我们接受“我应该成为的样子”和“我真实的样子”是协调统一的,即认为“好的我”和“不好的我”都是我的一部分。学会温柔地接纳完整的自己,准确定位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不过度
关注当下
总把自己的眼光放在别人身上,你的时间和精力也在无形中为他人所消耗。学会多多关注自己生活的每时每刻,肯定自己的每一次进步,发现那些让人值得感恩的小确幸,正如《时间之书》中有言:“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会有答案。”我们唯有专注于当下的“自变量”,守住初心,方能在变化繁杂的世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因变量”,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其不足之处,这看似遗憾,实际上是每个人独一无二之处,一旦接受了它的存在,便能因此充满无尽的力量。余光中有言:“天上和掌上又何计较,此岸和彼岸是一样的浪潮。”在每个人的坐标系中,需要超越的从来都不是同向而行的同龄人,而是一个个标注成长的过往节点,是属于过去的自己。“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而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世界上有着一定的意义,要热爱自己的生活,享受自己的生命。
祝你我以后的每一个日子里都快乐地接纳自己,拥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