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拖延”:解锁自我管理密码
“糟糕!还有好多作业还没完成!高数作业还没做,小组实验报告明天就要交了。”
“下个月就要考六级了,可是我还没开始准备!听力还没训练,单词也还没背。”
“宿舍内务检查的人快来了,我的桌子还没收拾,怎么办呀?”
……
在校园,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也许大家早已司空见惯,殊不知,“拖延小恶魔”正一步一步地侵蚀着我们的生活。在这个充满快节奏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俨然进入了“蜗牛状态”,养成了“今日事,明日毕”的习惯,能拖则拖。
那什么是拖延呢?人们通常将其定义为做事拖拉或者任务下达后懒得去做。它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小事上——写作业、赶地铁、约会、办公、吃饭等等。往往是等到最后期限即将来临,大家才硬着头皮开始行动。由于没有提前计划或者按照计划来做事情,心里会紧张、焦虑,一直处于不安状态,但越是这样,越不想开始执行任务,最终等到“deadline”来临,才匆忙开始弥补。这种情况下,任务的完成结果往往带有应付性,完成效果也极易大打折扣!如此一来,人们的焦虑和负面情绪会不断堆积,进而影响下一任务的实施和完成。
揆诸当下,“拖延”在大学生群体已十分普遍,并且逐步升级为困扰青年人精神健康的一大隐性疾病。对此,有效告别“拖延”,改变“拖延”习惯,我们要怎么做呢?
小编在此为您解锁了一份自我管理密码,大家快来接收一下吧!
1、推迟情绪的满足
心理学家认为,拖延的心理本质是为了满足一时的情绪波动,过度地关注自己一时的情绪并一味地寻求满足将严重削弱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最终导致目标离你越来越远。因此,推迟情绪的满足,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完成既定目标
2、摆脱高期望,接受不完美
拖延行为往往建立在对自己的过高期望上,也就是说,当你认为某件事情对你而言是个“大工程”或者极具挑战,其实是给自己埋下了拖延甚至放弃的心理准备。假设你花了大量时间尝试完成某个任务却没有成功,你会下意识地告诉自己,我已经尝试过了,不如先停下来,将其放在一边,进而导致了更长时间的拖延。换句话说,这种自我欺骗式的想法会不断强化人们的拖延习惯,进而使其深陷“拖延”的漩涡之中,久久不得挣脱。
倘若过于追求完美,人们很可能在开始行动前就感到焦虑,恐惧。在我们拖延的很多事中,大都因为我们把它想得太难了。摆脱恐惧最好的方法是直面恐惧!当你因为恐惧事情不能完成好而一拖再拖,不如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为自己制定一个低的起点,敢于开始,循序渐进,而不是停在幻想阶段。
3、明确目标,设定可行性计划
倘若目标过于理想化,我们努力的速度往往跟不上心中的渴求,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因拖延带来更多的焦虑和内耗。而具体的目标和计划不仅能为我们指明努力的方向,还能为我们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因此,告别拖延需要我们明确目标,设定可行性计划,并且这个计划是务实的、可以执行的。
如何明确目标,设定可行性计划呢?首先,我们需要以某些具体的行为来定义目标。其次,设定的目标越详细具体越好。再次,我们可以将目标分解为几个具体的小步骤。“瞄准”每一个步骤的靶心会让我们的行动更快速有效,并且当我们完成每一个既定的小目标时,我们将收获满满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最后,制定一个明确的截止期限,也就是说,这个目标需要可以量化。
4、远离干扰源,设定专注时间
日常生活中存在许许多多的干扰源,比如手机、电脑、游戏机等。尽可能地切断一切可能打断专注状态的东西,才能迅速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
此外,当我们给自己定下倒计时后,心理上我们会有较强的急迫感,将促使我们更加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把大的时间切分成若干个小块时间有利于我们去实施,就好比于一种化整为零的思想。
5、保护自己的时间,留意拖延借口
我们常常分不清什么是紧急的事情,什么是不打紧的事情,进而把握不好事情安排的先后顺序,容易避重就轻,耽误了重要事情的实施,导致重要的事情一拖再拖。当一件事情过于紧急时,我们总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它是十分重要的,但真的是这样吗?学会对不重要的事情说不,保护自己的时间,做更多属于自己范畴内的重要的事情,这是改变拖延的有效方法之一。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为自己的拖延找借口,以求得内心的安慰,变得更加心安理得去拖延。因此,不要再习惯性地为自己的拖延找借口,而要把借口当成一个信号,告诉自己在多少时间内需要完成手头的事情才可歇息或干其他事情。此外,如果自己开始拖延,不要过度自责,而要与自己和解。不断反省,思考在这次拖延中,我能够改进什么或者学习到什么。慢慢来,不断地做出改变,相信量的不断积累终将产生质的飞跃。
最后,小编想对各位屏幕前的读者们说,拖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改变的决心和行动!告别拖延,加强自我管理,消灭更多的“时间小偷”,用每一个想法,每一个行动来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相信未来的你终将成为自己的太阳,无需借任何人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