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要闻

小联微评第53期 | 戴颖:“双十一”消费热背后的冷思考

发布者:陈今园发布时间:2018-11-21浏览次数:310

双十一”消费热背后的冷思考


戴颖


古有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今有马云“十年翻番四千倍”,十年前双十一的销售总额仅0.5亿元,十年后双十一的销售总额达2135亿元。十年来双十一的销售总额急剧膨胀从侧面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攀升,但其中也不乏过度消费的现象。近日,我国某大学一位大学生就在网上发出呐喊:“某猫双十一当天,学校居然断网,4g流量不足以支撑我这一年一次的大好剁手机会,千万秒杀无法体会,此为不仁;海量红包没发抢,此为不义;严重与全社会脱节,此为不智;严重挫伤学习热情,此为不勇;为杜绝此等不仁不义不智不勇的事发生,恳请学校双十一不要断网”。一封简单搞笑的请求信的背后,却折射出大学生当前令人担忧的消费观。

理性消费,不做“促销易感性人群”。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一个概念叫“促销易感性人群”,高促销易感性的消费者看到促销最是坐不住,听到打折就一定要冲过去看一看,感觉打折不买就是亏,在电商定金膨胀、满减、限时打折等优惠活动刺激之下,同学们更是克制不住体内“洪荒之力”,在双十一当天追随马云参与了这项“千亿项目工程”,狂欢过后“剁手族”、“吃土族”不在少数,瞬间就叫你明白什么叫“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在没有其他额外的经济支援下,只能在下一波“经济救援”来临前过着“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日子,对于自身的身体和学业的影响自然不言而喻。

理性消费,不盲目攀比从众消费。要摒弃攀比心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大学生来说,你的经济基础也决定了你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经济实力不同,但大学生群体容易受到群体中“大款”人物高消费的示范效应及消费者本人的“面子消费”心理的影响,导致消费行为互相激活,互相攀比,将消费行为导入误区。要保持个体独立性,根据自身需要适度消费,不因公众舆论和多数人行为方式影响自身消费行为。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伦理观,不把消费水平当做衡量人的尊严、贵贱、荣辱的尺度,用自身行动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八荣八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理性消费,学会保护自己。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因自身条件限制,部分同学为满足个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采取提前消费,分期付款等方式满足自己需求,“蚂蚁借呗”、“花呗”等小额信贷平台应用而生,更有居心叵测者利用大学生不断膨胀的享受欲望布下“校园贷”、“裸贷”等信贷陷阱,部分学生因此锒铛入狱甚至早早结束了本应多姿多彩的人生。2017年,据可调查的校园贷诈骗案达41起,受骗人数3679人,涉案金额5496万元。大学生要擦亮双眼,控制好欲望,保护好自己,别让不法者有机可乘。

理性消费,大学生要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消费结构,抵制铺张浪费的消费风气,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以社会准主人翁身份,积极引导健康和谐消费时尚,为国家经济健康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物理与能源学院辅导员 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