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要闻

小联微评第54期 | 李志平:别让阅读迷失在信息时代

发布者:陈今园发布时间:2018-11-23浏览次数:316

别让阅读迷失在信息时代


李志平


曾经,不少人以为抓住了一只蝉,就抓住了整个夏天。如今,多少人以为互联网技术可以把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加入收藏夹就实现了真正拥有。的确,互联网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得文化交流如此迅捷,给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广泛运用,无论是茶余饭后,还是乘车间歇,指尖一点,海量信息即刻呈上,似乎比书本更有效率。

其实不然,在这个复制粘贴、转发点赞成风的网络时代,快餐式的生活节奏遮蔽了传统阅读方式,人们热衷忙于应付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的信息,已经较难集中精力去看一本书,写一篇文章,通常都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看看手机,大量时间花在碎片化阅读上,也无形中造成思维的碎片化。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睡前随意翻看一下手机,结果大量的信息让我们越看越放不下,经常11点上床,入睡时已是凌晨一两点,早上起来只是想看个时间、翻看微信朋友圈动态,不知不觉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就过去了,而回想读过的东西时,有意义的往往寥寥无几。信息时代的指尖阅读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似乎在娱乐的同时实现读书破万卷的可能,但看着收藏夹的文章时,却发现大脑空空如也。为此,我们不禁要问在信息时代该如何阅读才不至于迷失呢?

抵御信息过量造成的焦虑。我们身处于网络信息大爆炸时代,微博、微信海量信息的冲击,难免会有不安、焦虑。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学习和具备一定的信息传媒素养,懂得信息传播的规律,更要培养自己“定力”,能够应对和过滤信息的能力,保持一颗平常心,更多地坚持传统阅读方式,将阅读和思考当做一种生活方式,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养成阅读的良性生活方式。“读书育己,阅读养性”应该成为社会的共识,成为一种自觉的精神追求。现实中,我们时常有这样一种感受,阅读纸质书所能获得的文字感觉,是一般视频所没有的,也是网上阅读所难以比拟的。当下,有部分学生除了专业教材之外,也没有读其他书的想法,有的就随兴所至读一些诸如武侠、玄幻、言情、穿越之类的流行通俗作品,或者上网看视频、聊天、打游戏,玩起微信来就更是“手不释机”,宁愿做手机的奴隶。其实,阅读和思考、表达是紧密关联的,可以提升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通过“练脑”来“养性”。一个思维清晰、有创意的学生,往往读书比较多,底子比较厚。读书可以让我们的脑子更清晰,更有深度,更有创意。

坚守传统阅读的“笨办法”。信息技术革命为阅读带来便利,降低阅读成本,使我们在适应网络阅读的过程中逐步放弃了做读书笔记、写阅读心得、博闻强识等费心劳力的“笨办法”。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把那些货真价实的干货加入自己的收藏夹,没有精心阅读、思索,自然也谈不上优质的阅读,最终进入自己精神空间的内容少之又少。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梁启超在《不苦不笨不读书》中指出:“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钞录或笔记。”可见,那些阅读的“笨办法”往往是最实在管用的方式,也是实现优质阅读的最佳途径。读书需要借助便捷的信息手段,但不能忘却博闻强识、思索探究、消化吸收,反而更加需要强化这种基本素养和能力,才能在林林总总的信息碎片中汲取系统的精神能量。

信息时代既要适应和利用网络阅读,又要警惕和尽可能防止网络阅读带来的弊害。碎片化阅读是我们不可避免,但传统的阅读才更有利于我们把信息提升为知识,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底子。

 

(社会历史学院辅导员 李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