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源

《清心源》第146期

发布者:丘文福发布时间:2022-04-29浏览次数:75

“躺平”不“躺输”,自尊最有数

今天的你又“躺平”了吗?新学期伊始,有的人十分有“自知之明”地开始了新一轮的“躺平”生活;而有的人斗志昂扬,但不到几天就开始热情下降,难以维持持续性的亢奋状态。“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唐糖曾表示,这种状态与我们的自尊息息相关。

心理学上的自尊,其实与我们印象中的自尊概念有些许不同。国际自尊心理协会执行理事长Branden认为,自尊是我们与生活相适应并且与生活的要求相适应的感受,是人们在应对生活基本挑战时的自信体验和坚信自己拥有幸福生活权力的意志,甚至认为“自尊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感觉,位于生命的中心。”简单来说,就是认为自己能够成功,能够完成某个挑战。

我们在生活中不乏有这样那样低自尊的表现:在意他人评价,心情随之波动起伏;上课不敢主动举手发言,害怕出丑;经常对生活抱有各种美好的幻想,但在现实中却常常感到有心无力……许多令人恼火的生活情景其实都可以从低自尊的角度上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初高中生中,低自尊还与高攻击行为相关,Donnellan等人在2005年对于不同国籍和年龄的人的研究也发现了低自尊与攻击、反社会行为和犯罪有关。尽管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我们并不常出现严重的攻击行为,但这也足以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常常“躺平”得并不快乐,甚至会莫名其妙地迁怒身边的人或事物。

或许我们也会自然地认为,东方集体主义文化下,人们由于被赋予含蓄谦虚的美德标准而难以像西方人一样大胆地进行自我肯定。但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对自我也持有积极、肯定的自我评价,只不过这种自尊属于内隐自尊。Greenwald1995年首次提出内隐自尊,简单来说就是作出积极评价的倾向。这说明东方人的内心深处也存在着自尊和自我肯定的需要,而文化的约束常常使我们的这种本能的需求受到抑制,这也恰恰证实了我们提高自尊水平的必要性。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有5种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其中马斯洛把尊重的需要分为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的需要,一旦这种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我们就会感到心灵成长上的阻塞感。当我们由于“内卷”而看不到努力的结果时,我们就会变得得过且过,“躺平”的生活纵然安逸,但我们的内心深处总是惴惴不安:难道就这样“躺输”了吗?这样真的甘心吗?为什么别人都在努力而我却一点都不进取?可是考研/找工作一年比一年难了,我努力也不一定能成功;不然还有什么办法呢?那就这样吧,我本来就没有办法成功……渐渐地,我们开始瓦解我们的自尊。

因此,自尊在我们与内卷的博弈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主动做出改变,努力提高内在的自尊水平。

张向葵等学者在2005年就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将参与者分为4组:“高自尊-自由评价”“高自尊-积极评价”“低自尊-自由评价”“低自尊-积极评价”。其中接受自由评价的两组参与者被要求用10个褒贬不一的短语(如聪明、愚笨、乐观、人际能力弱等)来形容自己,另外两组接受积极评价的参与者则需要用10个带有积极色彩的词语(如聪明、乐观等)形容自己。结果发现,对于高自尊的参与者来说,两种形容方式都可以有效缓冲自己失败后的不良情绪,而对于低自尊的参与者来说,只有接受积极评价才能缓解不良情绪。这说明只有当外界提供积极策略时,低自尊者才能有效缓解不良情绪。

因此,当我们为学习生活而倍感疲惫之时,我们不妨回想一下生活中令自己感到有满足感的事件,如被老师表扬、比赛获奖、解出一道数学难题等等。甚至说把这些事件记录下来,作为我们的“心灵补给站”,从中不断确认自己的真实价值,既不盲目偏高,也能追求实际。

此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帮助我们提高自尊水平。

“躺平”或许能带来片刻的安逸,但我们的内心深处总是会有那么一个不甘平凡的声音。我们或许总是在不自觉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失败又懊悔不已,这其实就需要我们时常对自己抱有信心,抱有坚信自己总有一天能成功的“傻瓜”心态。自尊的力量会带领我们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