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易爆炸?别让愤怒把我们推开!
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令人不满意、不顺心的事情,诸如:被导师当众批评、别人故意找茬为难……通常在遇到类似事件时,我们会立刻体验到紧张不愉快的情绪。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令人恼怒不悦的事情会迅速激活大脑深处的杏仁核,引起我们的情绪反应,并伴随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明显的生理反应。
愤怒的情绪实际上是一种自然的原始情绪,从人类刚出生几个月开始就会体验和表达愤怒,譬如没有得到及时满足的婴儿会采用哭闹来抗议。愤怒的情绪也伴随人生的每个阶段,尤其是当期望与现实出现巨大落差、感觉到被欺骗和愚弄、为实现目的行动受挫的时候,情绪起伏波动比较大的青年大学生就更容易“易燃易爆炸”了。
一、爆炸? 我也控制不住我自己
回想一下过往那些你大发雷霆的时刻,愤怒就像干柴一样一点就着,于是你开始输出你的愤怒,可是你的怒气值似乎并没有因为得到发泄而出现下降,反而感觉越说越气……研究表明直接发泄愤怒的情绪,不但不会消减火气,反而会加速引爆怒火。同时经常生气也会降低你生气的临界点,让你的身体对愤怒的反应驾轻就熟,从“易燃”体质变成“易爆炸”体质。
不受控制的愤怒往往让我们做出非理性的行为。研究统计表明,我们生气的对象往往是我们最熟悉的人比如父母、亲子、伴侣、同学和朋友。当我们对着这些我们最亲近、最亲密的人肆无忌惮发泄怒火的时候,往往也会引发对方对等的反应,于是愤怒麻痹了双方的理性,沟通走向了破坏性,伤人的话脱口而出,留下难以弥补的隔阂。
失控的愤怒也会阻碍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大脑的两种思维系统:快速决断的系统和慢速谨慎的系统。当我们处于愤怒的情绪状态下,很容易陷入思维的盲区,不能专注于重要的事情,进而做出非理性的决策,于是留下了“冲动是魔鬼”的懊悔时刻。
失控的愤怒还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传统的中医认为怒伤肝,现代研究也表明,当一个人生气的时候,血压会升高,压力激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会迅速上升,因此容易生气的人,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会更高。
可见“易燃易爆炸”属实伤人伤己,看到这里你是否还会觉得“只要自己不爽就让自己发火是理所当然”嘛?
二、退一步? 假装理性把自己憋到内伤
“真正强大的人,早已学会不生气”,这种充满毒鸡汤味的话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通常我们认为愤怒是消极的、不好的情绪,因此生活当中不乏那些“过来人”教导我们:“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吃亏是福”。可那些从小就被教导不允许表达愤怒的同学经常发现自己无法表达愤怒,说着说着就哭了。
事实上,作为人类一种最普遍的情绪,愤怒就像所有的情绪一样,也具有其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甚至也会像那些愉快的情绪般带来积极的影响。韦伯字典将愤怒定义为“强烈的不愉快感与敌意”——这种情绪有其进化意义,表示大脑对我们发出了警告,警告我们保护和照顾自己:让我们学会坚定,为自己设立边界,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生活中我们经常也会发现那些无法表达愤怒情绪的“好好先生”、“好好女士”会变得依赖性过强,容易成为群体中的受气包。
不断地退让,不断地压抑自己愤怒的情绪,也会引发一系列消极的连锁反应。精神分析认为,那些不被允许表达、压抑的愤怒并不会消失,反而会将攻击能量转向自身,引发内疚、羞耻、孤立、自卑等次生情绪,长此以往导致抑郁。彼得·莱文在《唤醒老虎:启动自我疗愈本能》一书中说:“未被处理和释放的能量残渣会被困于神经系统中,它们伺机报复,会对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产生严重破坏。”压抑在内心当中的的愤怒情绪不仅不会真正从内心消失,反而会成为影响我们健康的隐患,对我们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
三、优雅! 如何理性表达自己的愤怒
“易燃易爆炸”固不可取,过度的压抑也会伤害自己, 因此恰当地表达愤怒就显得非常必要。那么,如何理性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愤怒呢?
Ⅰ评估愤怒。评估愤怒是为了更直观地监控愤怒情绪,通过科学的量化方法对愤怒情绪发生的频率和强度进行相对客观的估算,消除个体主观体验的差异性,达到一种自我监控,帮助人们初步确定愤怒情绪是否属于正常健康的范围。
Ⅱ理解愤怒。尽管通过愤怒评估,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愤怒体验是否处在正常值的范围内,但我们对自己愤怒的原因、愤怒的对象、动机等重要信息并非十分了解。故而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六问法”来帮助自己去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愤怒。
①一问:令我生气的人,对象是谁?
②二问:我为什么要生气?
③三问:生气能达到我的目的吗?
④四问:生气的场合以及相应的强度合适吗?
⑤五问:生气的代价或者其带来的后果可能是怎样的?
⑥六问:是否存在着其他的方式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达到自己的目的?
通过上述自我提问的六个问题,愤怒者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愤怒,为自我调节愤怒做十分重要的准备工作。
Ⅲ建设性地表达愤怒。心理学家乔治·巴赫认为建设性地表达愤怒,应该是能够达到传递自己愤怒信息的目的,而不是向对方展示自己的敌意。故而我们需要尽可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愤怒,而不是采用带有敌意性的攻击行为,同时当我们表达愤怒时也应当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①第一人称原则,该原则的目的是要帮助愤怒者学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确定自己的情感,而不是对对方的评价。例如,用“我感到很生气”替代常见的“你真的很令人讨厌”。
②客观描述原则,则是指帮助愤怒者“就事论事”,将愤怒聚焦于“我感到恼火”的特定情境。通常用“我感到恼火,因为……”或者“当发生……情况时,我就会感到恼火”这样的句式结构。
③问题解决导向原则,该原则的宗旨是帮助愤怒者表达自己消除生气状态的期望行为或状态,对愤怒者或愤怒指向对象来说都具有导向意义。如一位大学生对室友进门后不关门行为的愤怒表达,“……你为什么不为别人着想,总是让我吹冷风……”,结果其室友因为其指责他是个“不为别人着想的人”而出现抵触,由于对方的抵触态度会使愤怒者的愤怒更加强烈。如果愤怒者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期望,比如说“如果下次你进宿舍之后,能顺手带上门,我将会感到很高兴”,这将会有助于对方降低抵触的情绪,并愿意为你做出适当的改变,这样双方就更不容易陷入不愉快的氛围了。
尽管愤怒是本能反应,愤怒的管理却是后天习得的,与每个人的修养密切相关。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愤怒,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更有利于人际关系和人生发展。期望每个同学都能够面对、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愤怒,“学会生气”,做一个喜怒有常、喜怒有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