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加强劳动意识的培养
王怡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近些年来,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校园中,一直充斥着一股“轻视劳动”的不良风气。在中小学,譬如大扫除、日常值日等本应是孩子自己完成的劳动都由家长代劳了;在很多大学,即便是过去一直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劳动工作如打扫宿舍走廊、打扫教室等也均由物业人员代替,多数学校“劳动周”的传统也消失殆尽。在某种程度上,劳动教育存在学校弱化、家庭淡化、社会软化的现象,劳动教育逐渐边缘化。与此同时,受传统劳动观、享乐主义等错误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劳动观念单薄、劳动能力欠缺、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不强、崇尚安逸,在生活工作中吃不了苦、受不了累,更有鄙视劳动、轻视劳动者。多数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究其缘由,这都是“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造成的。因此,在大学生的发展中,除了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更应该加强对劳动意识的培养。
加强劳动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依赖于劳动这一基础形成的。只有不断加强劳动意识的培养,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对劳动价值产生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端正劳动态度,才能不断地在劳动中发展和提高,在劳动中明确自身的奋斗目标,在劳动中不断提高自身处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从而使自己能够在实现自身价值和实现自身理想的道路上,勇于开拓创新。
加强劳动意识的培养,有利于继承和发展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由于受社会、家庭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学习生活中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好逸恶劳,漠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导致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等缺乏劳动意识的现象层出不穷。加强劳动意识的培养,发展和继承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有利于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在劳动中激发自身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思维,进而在实现自身价值的人生道路上扎实苦干,勇于开拓进取。
加强劳动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当今世界大国关系的竞争日臻激烈,其实质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决定综合国力水平的关键因素在于创新。创新创造离不开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更呼唤大国“工匠精神”。加强劳动意识的培养,踏实苦干,辛勤劳动,有利于促进在劳动中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自信,在奋斗勇于改革创新,勇于挑战自我,敢于打破常规,从而创造更加美丽的人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后备力量,因此青年大学生应崇尚劳动、增强劳动意识,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成为时代最强音。
(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 王怡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