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消费心理学,双十一后不吃土!
期待已久的双11已经来临,福州的天气越来越冷,但是商家的双11促销狂潮却越来越火热。公交站牌、地铁海报到处都是电商的宣传。铺天盖地的“红包雨”、“预售”、“限时打折”的促销信息占据大半个网络。只要我们打开手机,就一定可以看到双十一的广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双11已经变成具有中国意义的购物狂欢节,大都人是数着日子翻着日历的等待双11到来,随时随地观望商家活动动态,伺机而动.....
商家在双十一集中性打折,促使我们激发极强的购物欲。很多人嘴巴上说着要“剁手”,转眼间又种草了一个个“理想型”。难以克制自己的购物冲动,事后又总为满足物欲损失金钱而感到痛苦不已。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难以戒掉购物癖已经成为困扰许多人的一大难题。学习这些消费心理学,让我们双十一过后不做“吃土党”。
1、遇到打折就心动!其实商家把我们练成了巴甫洛夫的狗
双十一不仅是我们的购物黄金周,更是商家的狂欢日。各品牌纷纷打着“跳楼价”的旗号,开始了疯狂大甩卖。每当
说到这,就不得不先给大家讲讲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与他的狗:巴甫洛夫每次给他的狗送食物前都要打开红灯、响起铃声,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只要铃声一响或红灯一亮,狗就开始分泌唾液了。
漫天的双十一打折宣传就是“开红灯、响铃声”,而物品的降价就是“狗的食物”,这几年来不断出现的将节假日打折宣传与物品的降价相结合,惹得很多人看到“打折”的宣传,就忍不住“开始分泌唾液”,即已经做好了整装待发准备抢购的准备了。
这是商家的成功,让我们成为了巴甫洛夫的狗,只要响铃我们就流口水,只要打出“跳楼价大折扣”我们就觉得自己要捡到便宜了。
2、“大家都在买,我不买是不是就是吃亏啊?”从众心理推动购物欲爆发
趁着打折促销,终于可以以合适的价格买到自己心仪的物品,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然而“疯狂购物”的背后还有不少人是一种“怕吃亏”的心理。生怕打折的时候不买,以后想买的时候没有折扣,买贵了,买亏了,感觉让商家赚了。所以,一听到有便宜货,只管买,总是不错的。另外,看到“双十一”时周围的人都在买,觉得买的一定是好东西,实在心里痒痒的。于是怀着跟风、从众心理购物的人也不在少数。全民各怀目的,疯狂购物,商家营业额一夜飙升。
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和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的说就是"随大流"。生活中有不少从众的人,也有一些专门利用人们从众心理来达到某种目的的人,某些商业广告就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把自己的商品炒热。
购物的目的本来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求,如果一味去跟着大家“凑热闹”,就偏离了购物的初心,陷入了不理智的泥潭,买到东西后又反复懊恼的情绪大多来源于此了。
3、我们总是喜新厌旧?狄德罗效应在作祟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买了一件新T恤,然后开始嫌弃你难看的旧裤子。启蒙时期的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有篇著名的论文叫做《与旧睡袍别离的忏悔》。讲的是在他的小公寓里,狄德罗都穿着他那破旧的睡袍的,直到一天他的朋友送了他一件漂亮的深红色睡袍。狄德罗很喜欢它,但发现新睡袍和他廉价的旧家具格格不入。于是,他把草椅换成了皮椅,又换掉了书桌和墙上的贴图。之后,又开始换掉他的日常服——结果,狄德罗负债累累而郁郁不乐,只好打工来继续供养他漂亮的房子。他原本是物质的主人,后来却变成了一件睡袍的奴隶。
这就是“狄德罗效应”在作祟!
我们习惯去用所拥有的东西定义自己。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不会只想要高品质。我们想要的是统一,是呈现出一个连续的整体。比如我们攒钱买了一件奢侈品,就会发现自己身上的其他物品与之非常不相称,然后情不自禁地开始“重建自己”。这会花掉一大笔钱。只是买了一件奢侈品,最后就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根据研究,关键是人们并不是简单的把这当做一次购买,而是把它看作一次“替换”。你不是买了个皂液器,而是把原来浴室里肮脏的旧肥皂换成了好看高效的皂液器。你意识到这种事情也可以发生在一整套东西上吗?
所以在购物时,我们不仅要懂得分辨“需求”和“欲望”,购买真正需要的物品,还要学会从整体上看待自身需求。买一双皮鞋前,至少要知道自己是否拥有与之相配的衣裤。买一支包包前,也要考虑是否有合适的搭配好物。否则为了一条皮带,买了一身新装,难免得不偿失。
让消费成为愉悦的体验,别让购物折磨自己。
购物的初心应该是要增强愉悦感的。如果你想买一样东西很久了,在双十一打折期间购买的确是一个省钱的方式。但如果一味跟风,反而得不偿失。大家在“确认订单”前不如仔细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是真的需要这件商品呢?考虑清楚再下手,是我们控制购物癖的最佳方式。作为消费者,我们必须要学会的就是控制自己的消费欲,面对商品降价,保持理智,认真挑选喜爱并适合自己的物品,才能“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最后,小编在这里祝大家双十一理智购物!节后不做“吃土党”!
来源:校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刘妍初、黄艳芳
责任编辑:傅思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