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要闻

青年微观第414期|林晗晗:“容貌焦虑”大可不必

发布者:王一舟发布时间:2022-06-02浏览次数:579

“容貌焦虑”大可不必

经济学院辅导员  林晗晗

根据中青校媒面向全国两千多名高校学生就容貌焦虑话题的调查显示,近六成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容貌焦虑,女生对容貌的不满意比例要远远高于男生。为此在消解容貌焦虑的大背景下,“与素颜和解”的议题迅速蹿红。原初衷想表达的无非是在美妆、滤镜、修图大行其道的互联网世界,我们要拒绝容貌焦虑,接受不完美、悦纳自己的素颜。但与容貌相关的话题,总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流量密码。何为和解?是否要和解?如何和解?成为现今网友辩论的话题。甚至有些人认为“与素颜和解”是个伪命题。的确,容貌焦虑是否最终落位在素颜和化妆两个框架中呢?素颜是我们生活中的常态,而非天生的缺陷或是假想敌。素面朝天不见得就是自我接纳,淡妆浓抹也未必就出于不够自信,两者之间的对比不应被赋予超出其所能承载的意义。那实际上,让人无法挣脱的焦虑感来源于何处?

心理学上有个定律,当人路过透明的玻璃房子,总抑制不住望进去的冲动,毫无遮掩的空间总有一种魔力,冲动来自于窥私欲和好奇心。社交网络上,每个人都在尽力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营造一种错觉,看似如个透明的房子,实则经过了精心的打扮。假如选择与之更精致的房子对比,就容易陷入不自信的焦虑当中。我们应该敲响警钟的是:基于对比产生的自信很容易在下一次对比中崩塌,一旦对比的最终目标倒向“颜值正义”,形成“五官比三观重要”的不良风气,普通人就会被容貌焦虑裹挟。解决这种焦虑,我们应该将人生目标的实现与更高价值连接起来。

重塑审美价值:以内在美拓宽外在美的边界

现今从“A4腰”、“漫画腿”到“古铜肤”等审美标准,就是物化自我,产生一种审美观念,并用这种内化的审美观念去评价、影响周围事物以及其他人,进而使这种审美在社会层面标准固化。当一群人以某种审美标准评价“美”、“丑”时,很容易陷入审美误区,从而制造容貌焦虑。拒绝容貌焦虑首先要打破互联网上固化的审美标准,回归本源,重塑审美价值。传统美学中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在,指的是人的身材、相貌、肤色等;二是内在,指的是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展现的美,是人的美的本质因此,容貌固然重要,但是本身的内在美的价值才是评价核心。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被尊称为“最美逆行者”。虽然他们被防护服和口罩捂出、勒出满是汗水、痕迹的脸,很难说“美”,但是他们就是公认的“最美”,他们的“美”美在无私的守护。实际上,这就是转变观念内核,将审美“审”的是“美”的形式,转变成“审”的是“美”的内涵。所以梳理清楚外在和内在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感悟正确的审美价值以及“美”的社会价值,建立健康、理性的审美价值判断。将对“容貌”过分关注转移到对“内在”的考察上去,学会欣赏更深层次的美。“光而不耀,静水流深”,当我们不被表面平凡无奇所束缚,胸中自有万千丘壑。

培植自信人生:以悦纳自己构筑自信人生的基石

容貌焦虑最明显的体现就是缺乏自信。缺乏自信从根本上来说,是某种程度上对自身包容的缺乏,缺少对自我的认同感,害怕收到负面的评价。自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源于内心,对自我清晰的定位和认知。高尔基认为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假如对自己的容貌一直都是负面的评价,必然会处于焦虑的状态当中,就很难建立自信。那我们如何培植自信呢?一是了解自己,提升自己的心智化。我们要做到全面了解真实的自己,更仔细地观察自己。当我们内心一直在自责或者否定自己时,要学会调整内心频道,引导至自我鼓励、自我欣赏的模块,帮助树立自信。二是容纳自己,提高自己的行动力。不管遇到外界的任何评价、影响,都要对自身的优点给予肯定。可以选择擅长、具有个人特色的点和事来完成,在思想上弱化将害怕不足而失败的可能性,从而在行动中促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逐步坚定自信。三是直面自己,增强自己的表现力。消除自身因为害怕接收负面评价而不敢展示自己的顾虑,同时不要在互动之前就预设他人的负面评价,要敢于表达自我的想法、展示自我的风采,不断巩固自信。向前走一步就能发现自身未曾感知的一面,当我们与自身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自然能走出容貌焦虑以及其他焦虑带来的不良情绪。“不啻微芒,造炬成阳”,当我们汇聚自身点点光芒,足以如日月般耀眼。

归根结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因容貌焦虑大可不必。不妄自菲薄、不过分自矜,由内而外的自信坦荡最动人,也是抵御焦虑、拒绝裹挟最有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