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微观

青年微观第422期|拒绝标签化,静心钻学海

发布者:王一舟发布时间:2022-06-24浏览次数:350

拒绝标签化,静心钻学海

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 林馨

曾几何时,一条采访韦东奕的视频走红各大网络平台,登上热搜,“北大学神”“哈佛为了他破百年校规”以迅雷之势传播开来,成为了韦东奕的专属标签,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而今,“六个博士搞不定的方程被韦东奕分分钟搞定”这样的“神话”再现大众视野,韦东奕再次被标签化,使得本人不得不出来辟谣。网络与娱乐的时代下,贴标签行为需适可而止!

现今,在媒体过度营销的情形下,“标签化”现象已十分明显。我们时常听到“处女座的人有洁癖”“穿着简单的人不检点”,甚至是“00后已经开始整顿职场”等等的评论,久而久之,我们似乎都认同这些话,仿佛已成为既定事实。但其实,我们都陷入了“标签化”的思维之中,自以为地认为这些标签就是事实。

“标签化”是指人们为了说明一件事物,将某人或某物定型化或者归入某一类,即以个体概括总体特征。我们看待事物往往是片面的,从自身的角度和思维模式去评价一件事物,因此会产生众多不同的声音。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因部分00后勇于反抗职场不良现象而逐渐固定思维地认为00后群体拒绝职场“画大饼”,才会因韦东奕的不平凡而产生固化印象认为学霸就该是神一般的存在,最终导致个人和群体都在被标签化。

“标签化”现象在饭圈中最为常见,与之相配对的便是“人设”。明星的人设为粉丝打造了他们所渴望的偶像形象,在粉丝的过度追捧与剪辑宣扬下,明星拥有了许许多多的标签。适度的标签化有助于建构粉丝与明星之间的关系,但是学术圈区别于饭圈,学术研究人员不需要被标签化,需要的是不被打扰的安静。一方面,学术科研人员被标签化生活和精神实际易被影响。由于走红而被贴标签,人们对他们的关注度势必提升,无数双眼睛盯在他们的身上,更有甚者偷拍其生活,导致他们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打破,他们心理上或多或少产生压力。另一方面,处在流量至上的网络时代,部分网络媒体毫无道德底线,为追求流量肆意地宣传造谣,煽风点火带节奏。人们在网络中往往缺乏探求真相的能力,在媒体的欺骗下极易被带跑偏,模糊娱乐圈与学术圈的界限与区别,慢慢地将学术科研人员饭圈化。在饭圈化影响下,他们被迫贴上标签,承载着大众对他们自身的崇拜,在此过程中,大众对其的想象值可能提高,一旦大众发现科研人员的所作所为不符合他们的幻想,一点点的小过错便有可能被无限放大,他们很容易被推上舆论的悬崖,面临大众的言语攻击。因此,学术圈不应该被“标签化”沾染分毫。

标签的过度使用,带来的或许是偏见。韦东奕的走红让我们认识到一位钻心学术的国之栋梁,却也警示我们要适度崇拜,拒绝为他们贴上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