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微观

青年微观第304期 | 罗阳建:悬崖之上 ——无情深处滚烫的革命情怀 寒冬深夜火热的青春信仰

发布者:王一舟发布时间:2021-07-10浏览次数:360

悬崖之上——无情深处滚烫的革命情怀  寒冬深夜火热的青春信仰

体育科学学院辅导员 罗阳建

五一期间由张艺谋导演执导的谍战片《悬崖之上》已经突破了十亿票房,这是一部聚焦隐蔽战线上共产党员英雄事迹的电影,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四位曾在苏联接受特训的共产党特工组成任务小队,为保护“日本展开反人类实验”人证,回国执行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行动的故事。影片中以周乙为首的4人小队,是无数曾在隐蔽战线奋战过的无名英雄的代表,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中国已有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其中有准确姓名记录的只有196万。这些“夜幕下的无名英雄”或许不曾在硝烟弥漫的战争一线上经历枪林弹雨,但却在敌方阵营里打出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血色暗战。如果没有这些站在“悬崖之上”的无名英雄,就不会有今天“灯火里的中国”。

在恰逢建党100周年的今天,在党史教育深入推进的当下,影片中革命者为信仰而献身的赤诚之心、先辈先烈为民造福的无私情怀、共产党人以身许国的责任当担,都是青年人向革命先辈汲取精神力量,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来源。

坚定理想信念,铸牢信仰之基

人无信仰不立,信仰是照亮人生前进的灯塔。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在影片中,张宪臣在人间炼狱般的监狱历经毒打、两上老虎凳、高压电击、超量注射迷幻剂等一系列残忍地迫害后,仍守口如瓶。若没有百折不挠的理想信念作支撑,就不会有“一寸山河一寸血,一热土一魂”的慷慨豪迈。100年,也正是13位青年代表全国57名有信仰的革命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灯塔指引下,共乘一艘满载着理想的红船,从嘉兴的南湖,开始了改变中国历史方向的伟大航程。而那面赤色如火革命精神,也把“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共产党人信仰镌刻在了那面鲜红的党旗上。为此,这些“与魔鬼打交道”的英雄们行走在“悬崖之上”,因为心中守着“活下去,见黎明”的理想信念,他们“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直到黎明的曙光照耀中国大地。生逢盛世,肩负重任的广大青年,更应铸牢理想信念,汲取先辈精神,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坚决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誓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忠诚卫士。

砥砺初心使命,涵养为民情怀

“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在、信念所在。“乌特拉”在俄语里的意思是黎明,在黑暗的闸门,抵着入口的是无数革命先辈先烈的血肉之躯,为的是让人民走向光明。影片中小兰问张宪臣“不知道楚良哥现在怎么样?”“你应该当他已经死了。”英雄之所以为英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是接到任务的那一刻就做好以身许国的准备;是在绝境之处依旧坚守着为民为国;是在极端的境遇之中,燃烧生命让国家人民熠熠生辉。青年,是国家之魂,在和平年代里虽然不用穿梭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但却身处在权利金钱利益的“糖衣炮弹”中。在此种境况下,青年人更应站稳人民立场,学习、发扬革命先烈高尚的为民情怀,让初心和使命成为人生中第一颗钮扣,才能更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挺起精神脊梁,彰显责任担当

面对国与家、公与私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人总是毅然挺起责任担当,舍小家、顾大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电影中有一幕,当张宪臣将活下去的机会留给卧底周乙,他直到最后一刻才哽咽地把最后一句遗言告诉周乙:“还有件小事,马迭尔酒店门口那群小叫花子里有我的孩子”。“一夕风波路三千,把家园骨肉全抛闪”,对于一位父亲而言,他们无法遏制自己的感情和惦念来面对这件“小事”,但在国家大义面前,他们用冷峻、勇敢和谨慎保护着心中“为国履职、为民谋利”的使命担当。在万家团圆的背后,是无数共产党人挺起革命的脊梁,更是无数坚毅不屈的灵魂在彰显责任担当。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纵观百年历史,青年引领时代,时代成就青年。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愿青年人都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从党史里汲取力量,始终保持大无畏的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做出更好的成绩,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