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微观

青年微观第305期 | 王华:从《觉醒年代》中汲取矢志报国的青年力量

发布者:王一舟发布时间:2021-07-12浏览次数:1065

从《觉醒年代》中汲取矢志报国的青年力量

社会历史学院辅导员 王华

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热播剧《觉醒年代》引起无数人叫好。该剧以“南陈北李”的革命故事为主线,全景展示了从1915年《新青年》(第一期叫《青年杂志》)问世,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进程。它带观众穿越到那个青年追寻理想的启蒙年代,告诉我们那时的青年们为信念奋战的真实一生。从剧中的演绎可以看到,原来真的有这样一群人,一种生活方式,他们能为了国家付出,为了理想奋斗。追一代青春,燃一腔热血,我们不仅赞叹历史的精准回溯,更为100多年前中国青年的选择钦佩不已。

4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话语、殷殷嘱托,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激发起青年一代追梦逐梦、不懈奋斗的澎湃力量。

青年要筑信仰,用胸怀承受生命之重

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执着地去思考,就越是充满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其一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其二便是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尽管康德时代已如历史的车轮一般滚滚远去,但在人类内心深处总有一种道德法则如星辰一般恒定,如路标一样具有指引方向的力量,这一力量称之为信仰。

千百年来,人类在摸索世界前进步伐的同时也在探索着信仰的涵义,所以,如朝阳一般的青年群体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对这一命题的思考与探索。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回顾历史,16岁的少年英雄夏完淳将其反清复明的信仰,赋予了“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的炽热与深沉;身处反法西斯战争的惨淡愁云之中,一位年轻的母亲愤然将其儿子的墓志铭上写到“全世界的黑暗也挡不过这一根蜡烛的光明。”

作为红色事业的奠基者,马克思曾经这样阐述了一个青年人的信仰:“我们的事业虽然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何其伟大的胸襟,马克思在其弱冠之年,便能将信仰聚焦于普罗大众,服务于芸芸众生,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深情而又伟大的一跃。无数青年激昂向上,在世界的东方,上演着深情而又伟大的一跃。在《觉醒年代》这部历史剧中,就有无数的年轻人放弃锦绣前程和荣华富贵,毅然决然的走上了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路途。毫无疑问,是信仰,是作为一名中国人的信仰,是有着为国家奋斗牺牲的信仰。

转置和平年代,有22岁的刘代旭一样的救火英雄,敢在危险中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有12岁的何瑛一样的利他者,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也不忘记拯救他人;更有20岁的赵小亭一样的支教老师,躬耕于山区教育事业最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应该接过社会主义的接力棒,筑牢我们的信仰,真正将心之所向,定格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中。

青年要立大志,用理想点亮奋斗之路

《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一书中指出: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古人亦云:“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以小我之躯融入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人民幸福的大我之魂,才能在实现价值、升华境界中擦亮青春的底色。青年,是中国革命的燎原火种,是中国发展前进的动力火车。1921723日,13位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意气风发、胸怀壮志,在上海兴业路7618平方米的房子里酝酿了“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从精神上得到了自由和解放。在国家救亡图存的浴血征程上,一批又一批青年人前赴后继、舍生取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改革开放拉开了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序章,在这个极具闪耀的时代舞台上,青春的集结号吹得更加清澈而响亮。搏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滚滚大潮,奋战抢险救灾的战斗一线,扎根决胜全面小康的贫困山村,建设跨海大桥、高速铁路的施工现场等,在党和国家事业的伟大征程上,无处不是浸润着汗水的青春,无处不是刻印着奉献的年华。

 “以前你们保护90后长大,现在90后保护你们。”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面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广大青年不畏危险、冲锋在前。他们是驰援湖北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是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线的青年志愿者,他们是心系祖国的海外留学生……“疫”路有我,“青”尽全力,青年人用无疆的大爱书写出青春无悔、灿烂绚丽的人生篇章。

青年要担大任,用实干展示成长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担当虽是充满荣耀的,但更是沉甸甸的。

20185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上,有这样一位北大学子作为代表发言,她就是宋玺,她曾是父母眼中的最不省心的孩子,也是“别人家的孩子”。在她决定报名参军踏上军旅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背负上了意义重大的责任。2017年,她被选拔为唯一一名女陆战队队员加入中国海军第二十五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执行护航任务,艰难程度、危险程度不言而喻。宋玺的热血、坚持与磨练也为她加冕不少“标签”:“北大美女学霸”、 “90后”、2018年“最美退役军人”,“2018北京榜样”年榜人物等等,可她始终没有忘记持续努力、持续拼搏、持续前进。退役后,她经常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扶贫、去乡村支教,带领更多年轻人去看更广阔的世界成为更丰富的自己。

20215221307分,这个时间我相信每一位中国人都会永远铭记。“杂交水稻之父”、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给世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是“禾下乘凉”的梦想,是“忠于热爱、奋斗青春”的寄语,是解决十几亿人口温饱问题的功绩,也许是因为伟人太过于伟大,总觉的他们超越的生死。而给予袁老的一切动力都是来源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正如鲁迅先生在杂文集《热风》的《随感录四十一》中写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佳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守初心,担使命,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