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微观

小联微评第214期 | 陈晓晶:从文化类影视里汲取中国故事的力量

发布者:王一舟发布时间:2020-11-07浏览次数:306

从文化类影视里汲取中国故事的力量

经济学院辅导员  陈晓晶

10月2日,《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开播。第一期节目《扶贫路上》通过讲述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感人故事,致敬为脱贫攻坚事业付出青春、热血甚至是生命的广大基层奋斗者。通过庄重的戏剧舞台、平实的访谈、精彩的图像浓缩扶贫攻坚战的奋斗荣光,描绘属于当代的精神图谱。

文艺是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我们还记得《见字如面》用书信打开了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国家宝藏》让博物馆藏品走出玻璃柜,现场演绎其背后的“前世今生”;《中国诗词大会》在诗与远方的较量中,使热血竞技与文学作品相得益彰;《信·中国》以一封封鲜为人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书信,让观众为共产党人的人性光芒而震撼。越来越多的文化综艺节目开始传达崇高、讲述善良、歌颂理想、赞许奉献,以综艺的外壳、文化的内核、纪录的气质,深情地讲述中国故事。

回首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奋斗历程,中国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铭记。“永不消逝的电波”里,有革命烈士李白用自己火柴一般的人生,点亮了新中国的光芒;“平凡的世界”里,有孙少平坚定信仰、艰苦奋斗,演绎平凡人的不平凡人生;“横空出世”里,有邓稼先“此身为国,此心为你,此生唯祖国和你不可辜负”的理想与浪漫。这些在节目中被演绎、被讲述的人物和故事,记录下新中国一路走来的每一处闪光,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更加有趣。作为新时代新青年,在感受故事魅力的同时,更要将这种精神在新时代的时间线上不断延展。

读好中国故事,知史爱党坚定信仰。中国共产党人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诠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志气与骨气,用“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心全意谋发展”诠释“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的锐气和朝气。历史昭示着过去,也联通着未来。读好中国故事,就要勤学领悟历史。从历史汲取力量,在无数共产党人浴血奋战、不懈奋斗的故事中领悟信仰的魅力;从历史中领悟规律,做到读、思、学、悟、行并用,把握当代世情、国情、党情;从历史中找到前行的航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的答案中,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传承中国精神,艰苦奋斗薪火相传。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其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便在临走时,剪了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留了一半给徐家,这就是中国精神的体现。红船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在无数中国故事里镌刻着的中国精神值得我们永久学习。传承中国精神,要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厚植民族凝聚力,要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奋斗精神谱写人生答卷,要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精神铸就复兴伟业。

深入中国实践,增强本领扛起使命。无数的中国故事告诉我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担起强国使命的新一代生力军,当代青年要有理想,在思想精神上强,从中国故事中汲取智慧,从历史经验中受到启示,以鸿鹄志做奋斗事;要有本领,在能力素质上强,牢牢抓住学习这个成长之基,培养自身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能力,以过硬素质击水中流;要有担当,在干事创业上强,到条件艰苦的地方摸爬滚打,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拼搏建功,以一身本领去干成、干好一番事业。

未来,《故事里的中国》还将回顾感天动地的抗疫历程,同时把更多正在进行的时代故事、人民故事、身边故事嵌入节目,镌刻新时代“偶像文化”。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仅要从这些故事里汲取养分,更要用偶像的力量指引人生航向,将理想、信念、担当藏于心,显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