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读书学“习”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苏剑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可见,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博览群书,而且好读书但不唯书。青年也可通过阅读,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但毕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于广大青年学生来说,“为什么读”“读什么”“如何读”则是亟须解答的问题。我认为,这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从学“习”态度而言,要处理好“本”与“末”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青年学生学习,特别是非专业学生的学习,短时间产生思想共鸣、情感认同是较难实现。因此,何为本?何为末?这要分清。所谓“本”就是关切到新思想的学习,有助于青年成才成长的好书,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以此打好学习的根基。所谓“末”,就是与新思想关系不大,或采取末次的方式来学习,不是简单拍拍照、拉拉横幅就可以习得的,忌流于形式、忌浮躁之气、忌浅尝辄止,否则实质是矮化新思想深度,矮化自己的接受力。
从学“习”内容而言,要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阅读新思想书目,可先泛读,比如了解新时代的背景,像《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等,青年学生可通过此学习“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等历史;还可从《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用典》《习近平讲故事》等书目开读。有了一定的基础,接着可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反杜林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值得注意的是,此“博”“专”不是阅读的顺序,是思想接受的顺序,阅读必须要与学习新思想联系贯通起来,要在学深悟透做实上下功夫。
从学“习”方法而言,要处理好“厚”与“薄”的关系。《中庸》说“致广大而尽精微”,其实就是“厚”与“薄”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青年阅读需要“致广大”,如《之江新语》《知之深·爱之切》《摆脱贫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又要“尽精微”,可把自己专业与新思想结合起来,特别是结合“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比如地理专业类学子可注重“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向;法学专业类学子可学习“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管理专业类学子可关注“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向;经济专业类学子可注重学习“坚持新发展理念”等。
(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苏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