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要闻

青年微观第430期 | “自找苦吃”方能“苦尽甘来”

发布者:王一舟发布时间:2022-07-13浏览次数:1483

“自找苦吃”方能“苦尽甘来”

法学院2019级民商法专业研究生 罗舒婷

在《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的书中,有句“年轻人要自找苦吃”,让人眼前一亮。掩卷沉思,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自找苦吃”的觉悟与行动,对于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后浪的青年大学生,要培养“想吃苦”的进取意识,增强“能吃苦”的本事,抓住“有苦吃”的机遇,完成“苦尽甘来”的蜕变。

“想吃苦”是进取

思想决定行为,只有意识到吃苦对于个人成长的重大意义,在头脑中形成想吃苦,能吃苦的积极指引,我们才能在行动上具有对抗生活之苦的魄力。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学习是苦乐交织的,要进步必然要吃苦,因为天赋异禀是少数,勤奋过人才是常态。《伤仲永》一文中天才少年仲永天赋过人,但光有天赋,缺乏“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吃苦精神,必然泯然众人矣。相比之下,《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宋濂,穷冬烈风,为求学,行走深山巨谷,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已僵劲,仍不觉求学之路艰辛,尽享求知的乐趣,苦中找乐,终学有所成,满腹经纶。可见,“想吃苦”的主观能动性会带动我们战胜学习之苦的行动。

“能吃苦”是本事

作为青年大学生的我们不仅要有意识的培养“想吃苦”的进取精神,更要在实践中练就“能吃苦”的过硬本领。戍边战士陈祥榕不满十九岁,在险山恶水、荒凉艰苦的西部边陲坚守国土,吃到一颗橘子,满心欢喜,年纪虽小,却具有“能吃苦”的本领与“苦中找乐”心态。对比之下,我们生活在安全且安逸的环境之中,但同样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培养“能吃苦”的本领,一方面,在学习上要有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定力。学有所成必将经历一段心无旁骛、韬光养晦的历练,致力成为图书馆里的“低头一族”,低头求知,孜孜不倦。另一方面,在生活中要有仰望星空的志气,脚踏实地的努力。对于生活要有随遇而安的好心态,在困难中汲取养分,吃得苦中苦,在困境中寻找突破,在困境中寻求机遇。

“有苦吃”是机遇

具备“能吃苦”的过硬本领,就能到突破自我的机会。对于年轻人来说,吃苦实际上吃的不是苦,而是福气,因为我们年轻,我们有试错的机会,在挫折中,我们对自己才能有更清醒的认知,对自己的人生有更清楚的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造福百姓的经历告诉我们不能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深耕基层,才能知道人民群众真正需要什么。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打破90后是垮掉的一代的刻板定论与桎梏,立志做有志青年,甘当“三牛”,到党和人民群众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将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将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得到知识的干货,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行稳致远。大学生村官、青年志愿者、三支一扶是有志青年将青春挥洒在田间地头,生动阐释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爱国情怀。

“苦尽甘来”是蜕变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告诉我们咽下生活苦,终能酝酿苦尽甘来后的美满。刘媛媛出生在山村,寒窗苦读数十载,天道酬勤,力耕不欺,逆袭北大,折桂《超级演说家》总冠军,担任CEO,终成寒门贵子。出生贫寒的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希望你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的深远意义。无独有偶,江西考生胥文豪与家人窝居15平的破旧小屋,与老人机相伴度过“零智能机”的四年,苦心人天不负,以优异成绩考取北大,成为人们艳羡的“寒门文豪”。可见,吃苦在前、迟延满足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可能,完成破蛹成蝶的华丽转身。

生正逢时、盛世中华,有幸遇见这样的国泰民安的时代,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拒绝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勇敢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敢于“自找苦吃”,学会“苦中作乐”,习惯“吃苦在前”,乐于“忆苦思甜”,迎难而上,“苦尽必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