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人群舒心指南
长这么大还跟小孩一样,只是XX而已,至于反应这么大?
室友一点点的响动都会被惊扰到,常常怀疑自己神经衰弱?
刷个剧看小说会被感动到泪流满面,让别人觉得莫名其妙……
类似场景带来的困扰,也许只有高敏感人群才能深刻品味个中的滋味。
什么是高敏感人群?
根据心理学家Elaine Aron的定义,高度敏感人群,即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是具有“感觉处理敏感性”这一人格特质的人群。他们对外部和内部刺激(疼痛、饥饿、光线和噪音等)的反应更强,具有更复杂的内心生活。简言之,HSP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相对稳定且持久的人格特征。研究显示,HSP在人群中的比例大约为1/5,社会文化偏见使得许多人往往拒绝承认。
Aron博士总结出了四个HSP者的一般共性:
1.深度加工信息
(Depth of processing)
HSP者通常能够对接触到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这也是为什么会被人认为是“想太多”,比起表象,他们更愿意思考问题的本质、意义,因此会得到不同的情绪体验。
2.易被过度刺激
(Overstimulation)
一些少量的信息会在他们的脑海中放大,哪怕是简单的批评他们都会格外在意,因此会被人认为是“玻璃心”。
3.对积极/消极的事物都有更大反应
(Emotional responsivity/empathy)
“一点快乐就是狂欢,一点悲伤就是痛苦。”这句话特别适合HSP者,他们通常对将要发生的好事感到特别期待,对社会上的负面新闻感到特别悲伤。
4.感知细微之处
(Sensitive to subtleties)
HSP者能够感受到他人通常不会注意到的地方,所以他们比常人心思更加细腻一些。
以下链接是Aron博士团队开发的一个HSP简易量表。
http://hsperson.com/test/highly-sensitive-test/?mod=article_inline
参考:在27个问题中,如果你有14个以上问题选择了“是”,那么你就有可能是高度敏感人群一员。
缺陷OR优势?
在生活中大多数HSP者会被人贴上“内向孤僻”“情绪化”“孩子气”“内耗”的标签,这也让他们感到苦恼,毕竟除了要想“刚刚打招呼ta没理我,是不是因为我昨天说错什么了”,他们还会面临被误解而产生自我怀疑的难题。
难道高敏感这个特质真的只会带来苦恼吗?当然不能这么绝对地下定论。
被认为是意识流小说经典的《追忆似水年华》一书中大量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一个小小的行为如何让“我”浮想联翩,而这本书的作者普鲁斯特就是一个典型的HSP者。HSP者因为对外界的信息敏感,因此他们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纵使因病足不出户,普鲁斯特也能够凭借高敏感的天赋去感受自己所处的环境的各种变化,写出了这本既有宏大叙事结构又有人物内心细腻描写的长篇小说。
高敏感者表达不出的话语会通过更有创造力的绘画、写作、编曲等艺术形式来进行自我表达。充沛的感知力让他们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有着比常人更深入的思考。所以在平时,你认为高冷、难过、害羞的那群朋友或同学,可能仅仅是正在思索和观察呢!
高敏感人群舒心指南
高敏感常常会困扰HSP者及身边的人,HSP者可以不断地调整自己去达到能够与其和平共处的最佳状态。以下是几条给HSP者的建议:
1.识别自己的情绪
不加批判地感受自己的情绪变化,可以做一些情绪记录。探究自己负面情绪的来源,然后尽可能地远离它。比如今天因为嘈杂的人群让我感到有点烦躁,所以下次尽量避开人潮高峰期。
2.经常给自己充电
有时候明明什么都没做却感到心理疲劳或烦躁悲伤,这时候可以尝试做自己擅长的事、感受积极的事、记录生活中的小幸福等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自己充充电。比如今天在宿舍楼下见到了一只小猫,它冲我打了声招呼,我用手机记录下来这一瞬间,这会让我一天都感到很开心。
3.建立自己的亲密支持性关系
多数HSP者都有点社恐,但是不代表他们不会社交,尝试把自己的高敏感特质告诉身边亲密的伙伴,他们才会更加理解并且支持你。
4.以积极的角度思考问题
大脑通常会记住那些负面的感受和经历,对于HSP者来说负性思考往往是痛苦的来源。尝试将“他看起来有点不高兴,是不是我说错什么了”想成“他看起来有点不高兴,是不是需要帮助”。
5.接纳自己
许多HSP者知道“高敏感”这个概念之后会松一口气,想着他们是正常的,从而减少了不被理解的焦虑。尝试接纳自己的这种特质,这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天赋”。去感受这个世界,你会得到与别人不同的情绪体验,也能感知到他人感知不到的东西,这是另一个独特的世界。
看到这里相信你对HSP已经有更深入的了解了,如果你身边就有HSP者,请尝试去理解、接纳他们的一些行为。如果你自己就是HSP者,这样的你拥有更多他人无法体验到的深刻思索与感悟,因为“它”你才是与他人不一样的你,所以希望这样独特的你也可以被自己好好珍惜与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