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源

《清心源》第180期

发布者:刘柏辉发布时间:2024-04-07浏览次数:16

关于人际交往,我期望你知道的黄金法则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些问题:

“明明在朋友心情低落的时候我总是陪伴在TA身边,但为什么我情绪不好时,TA就对我避而远之?

“我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借给TATA却连句谢谢都没有?

“我对TA那么好,为什么TA对我这么冷淡?

在思考为什么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合理情绪疗法的创始人埃利斯提出的“黄金法则”,即“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换句话说,“你希望别人怎么样对待你”,那么你首先这样去对待别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落入“反黄金法则”的陷阱,抱有绝对化且不合理的信念--“我对别人怎么样,别人也必须对我怎么样。之所以大部分人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多数时候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遵循着社会交换理论:自身施惠于他人,并期待从受惠者处得到回报。当付出与回报不对等时,就会陷入一种心理不平衡的状态,随之体验到的是怨恨、生气和难过,于是出现了开头提到的那些让自己无法理解的人际困扰。

需要明白的是:我们做的事情,可能会带给我们希望的结果,但并非绝对。做什么事情是自己可以决定和掌握的,但对于他人会有何种反应,我们无从知晓与控制。如果我们固执的坚持“反黄金法则”的信念,不仅会陷入负性情绪困扰,而且不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那么我们在遇到开头所提的那些情境时应该如何使自己保持心态的平衡呢?有以下几点小建议,请注意查收~

进行觉察反思

每个人心中对付出与回报的衡量标准并非一致,或许他人已经感受到了我们的付出,只不过回报或者反馈的方式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所以我们可以先从自己身上反思,是否对另一方要求的太多了呢?对方能做到的这个程度是否已经是他观念上认为的合理回报了呢?理清楚之后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这只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心态。

积极双向沟通

在一段关系中,有时候对方可能并不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这时候就需要通过积极的双向沟通,向对方传递我想要的反馈或反应是什么的信息,并了解到对方为何做不到。简单真诚的沟通也让双方在人际中相处的更加舒适。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沟通的结果评判,我是否能接受,关系对我的价值是什么,然后采取恰当的解决措施。

感受“体验感”

我们常常认为他人的行为回报与我们为其付出的行为一致时才是自己这段关系的价值体现,从而忽视了人际交往过程带给我们的“体验感”。回报的结果有很多种可能,可能是短期即时性的回报,也有可能是长期延迟性的回报,甚至没有回报,我们真正能够抓住并且拥有的是那些“体验感”。过程性的感觉体验也更能让我们清楚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状态。

希望大家可以脱离“投桃必须报李”的“反黄金规则”,理解“己所欲,施于人”的“黄金规则”,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自己的行为与态度上,关注交往时的感受,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把握我们能做的事,营造让自己舒适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