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微观

青年微观第445期|“小镇做题家”?:奋斗应该获得掌声

发布者:王一舟发布时间:2022-08-18浏览次数:524

“小镇做题家”?:奋斗应该获得掌声

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9级城市管理专业本科生  游泽伟

近日,由于某明星考编一事引发社会热议,加之媒体的不合时宜的错误文章,导致“小镇做题家”一词再次引爆网络,成为舆论漩涡的中心。文章在维护明星考编一事的同时,给“小镇做题家”捅了一刀,指责“小镇做题家”们具有“迫害妄想症”,认为明星抢走了本属于自己的资源,并贬低“小镇做题家”的努力。

其实,“小镇做题家”一词并非最近才得以出现,最早源自豆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组员的自嘲之语。20206月,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的一篇文章《小镇做题家:一个211高校学生的命运陷阱》推动“小镇做题家”一词进入社会公众视野。该词指的是那些出身农村或者小城镇的学子,通过苦读刷题,借助高考制度打破阶层壁垒,实现阶层流动,但是却缺乏一定的视野和资源。

 “小镇做题家”一开始本是自嘲之语,是网友借助网络用语实现社会情绪的合理宣泄表达的一种体现,就如同“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一样,是对重度高压之下的一种自我调侃和压力释放。借助网络用语的自我调节,网友们能够寻求群体认同和身份构建,分享自己的失败的经历,从而从中获得群体的精神激励和支持。然而,“小镇做题家”一词却被“污名化”,成为嘲讽贬低他人的贬义词,不少主流媒体和优越阶层们利用该词进行赤裸裸的贬低,恶意强调出身和资源,抹灭“做题家”们所付出的努力,认为“小镇做题家”只会做题,思维僵化、应试思维、不懂变通和情商低,从而营造出社会对立分裂的氛围。殊不知,站在“制高点”指责“小镇做题家”以寻求“文字和话语的快感”的行为恰恰反映出一些精神贵族们的“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和对“不平等打击”的自我慰藉。

一谈到“做题”就会想到高考,中国高考制度为每一位“寒门学子”们提供了公平的竞争机会,在这条“不看出身只看知识”的赛道上,多少学子跑出了青春的底色,实现了“鲤鱼跃龙门”。出身于社会底层就只能通过“高考”和“做题”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每一个站在车水马龙的城市的机会都是淌过题海所换来的。张桂梅校长也曾谈到,做题对孩子不好,但我们也没办法,只有这一个办法。然而,有人贬低“做题家”们的高分低能和只会做题,但这是赤裸裸的“标签化”和因心理不平衡所造成的“自我安慰”罢了。

从“寒门贵子”再到“小镇做题家”,虽然用词发生变化,但都指向那些为获取社会资源,实现社会阶层流动而努力的学子群体。每一个人的出身和家庭都是客观的,并不是每个人生来都是含着“金钥匙”,有人出生在大山,有人出生在罗马,但这并不是可以“沾沾自喜和恶意嘲讽”的资本。我们应该看到,那些充满泥土气息追逐梦想的奋斗,那些为打破层层壁垒而撞得头破血流却不言放弃的奋斗,那些以生命为代价只为获得社会资源和认可的奋斗,是值得整个社会的鲜花和掌声的。

也许,“小镇做题家”需要付出千万倍的奋斗努力才能拉近原生家庭所产生的差距,而一些阶层群体或许可以平步青云,轻轻松松实现资源获取,但出身和资源的差距只是表象,并非是本质性的,不管怎么样,每一种追求更好人生的努力奋斗不可以被忽视。无论社会任何群体,“小镇做题家”也好,“寒门贵子”也罢,都需要不满足于“刷题”,保持为梦想奋斗的激情,始终努力奔跑,通过奋斗努力实现更好的生活。虽然起跑线不同,但我们都是迈开双脚向梦想前进,每一步都应该被社会善待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