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要闻

青年微观第288期 | 董倩雯:“容貌焦虑”?别让美丽压垮了你

发布者:王一舟发布时间:2021-06-09浏览次数:938

“容貌焦虑”?别让美丽压垮了你

文学院辅导员 董倩雯

“无效人”一词最近在网络上流行,与“打工人”形成呼应。“无效人”意指平时忙忙碌碌做了很多事情,但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收获,即做什么都徒劳无功。“无效人”由“无效化妆”衍生而来,“无效化妆”最早出现在抖音上某位美妆博主的视频中,指虽然用化妆品把所有的化妆程序都走了一遍,但是化出来的妆容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随之“无效穿搭”“无效社交”“无效学习”等词流行起来,网友们纷纷调侃自己是一个“无效人”。不论是“无效化妆”还是“无效穿搭”,背后透露出一种潜藏的审美评判,也暴露出现代年轻人的“容貌焦虑”。“容貌焦虑”不仅仅是对于自己的外貌不够自信而出现的焦虑情绪,更有甚者出现精神障碍性疾病“躯体变形障碍症”(BBD),患有BDD的病人总是强迫性地专注于自己外表的缺陷,甚至因为一些微不足道或者根本不存在的缺陷,感到心烦焦虑,也不愿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影响工作和生活,严重的还会出现抑郁和自杀倾向。

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2063名高校学生就容貌焦虑话题展开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一半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其中,男生(9.09%)中严重容貌焦虑的比例比女生(3.94%)更高。关于产生“容貌焦虑”的原因,调查结果表明自卑心理(53.51%)、普遍流行的单调审美(51.68%)、过于期待他人认可(49.39%)、互相攀比的心理(47.51%)是导致容貌焦虑的主要原因。

新媒体和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信息传播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它们也成为社会审美的建构与传输渠道。各类选秀节目层出不穷,男团女团霸占着荧屏;抖音、B站、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中的俊男靓女们宣扬着“好女不过百”“漫画腿”“A4腰”;街头巷尾张贴着健身、穿搭、护肤、美妆以及医美、整容等广告;此外,“美颜”“P图”“变声”等技术手段无一不在促织着审美网络,建构着所谓的大众主流审美。而大学生作为对“美”感知最为敏感的人群,难以避免的成为社会和媒体建构的审美体系下的审判对象,并自觉地加入到这种审美潮流之中。“颜值即正义”成为无数年轻人的信条和追求,这种标准化的自我追求也逐渐演变成为自我困扰和禁锢的压力。除了外部环境的因素,青年学生对自我的关注,缺乏自信,对“美”的过分追求和单一的评判标准也是形成焦虑的重要原因。有数据表明,长得越好看的人“容貌焦虑”越严重。就“无效化妆”而言,“无效”是一种付出努力而以失败告终的结果,它本身会让人产生一种挫败感,进而形成畏难情绪,以及自我怀疑的焦虑感。事实上,不论是有效与否,美丽与否,这些评判的标准本身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以他人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只会把自己裹挟进更深的焦虑旋涡之中。

当揭开这种被贩卖的焦虑的真面目之后,我们会发现,“容貌焦虑”只是商家抓住人们爱美天性的软肋,在浮躁功利的社会中煽动焦虑情绪,进而营造噱头或博取关注或商业宣传并从中获利的手段。有研究称,当今年轻人面临着23种焦虑,96%的人都有让他焦虑的事情,其中54%的人每天都在焦虑。焦虑已然成为当代青年人中十分常见的生活状态。那么该如何解决和避免陷入“容貌焦虑”呢?一是正确认识自己,接纳不完美。“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完美,不应以他人之长见自身之短,更无需抹杀个性地复刻他人。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接纳不足,包容缺陷,求同存异,才能看到一个完整而真实的自我。二是理性看待容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伏尔泰曾说过,“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对于美的定义不是唯一论,在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审美也应是多元的。一个人的外貌只是加分项,健康的体魄、渊博的学识、正直的人品、良好的修养都是魅力的来源,容颜易逝,唯有内心的富足和灵魂的香气才能历久弥新。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培育自信,转移对于容貌的过度关注,“腹有诗书气自华”才应该是大学生更为重要的追求。三是认清本质,冲破焦虑的樊笼。焦虑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有焦虑说明对生活有思量,对自我有要求。能够发现自己的短板和不足是我们进步的第一步,在焦虑降临的时候不要急着去压抑它,不要把它放大肆意发泄出来,也不要试图马上就把它消除。首先去觉知这种情绪的存在,去感受它,接纳它,或者进一步去分析它产生的原因。只有对自己、对情绪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找到合适的方式去摆脱它、战胜它。所谓“无效人”另一方面也是年轻人对抗焦虑的一种自黑自嘲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塑造着对生活、对自我的掌控感。

大学生应当保持对美的追求,更应该在最美的年纪做有意义的事,为青春赋值,为人生的美丽充电。